|
在肉雞生產中人們往往忽視水的重要性,其實水是雞保持健康和產蛋最重要的物質之一,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直接關系到飼料轉化率,甚至雞群的生命。
一 飲水量的管理
1 水在雞體內的含量、分布及來源
雛雞體內含水分約70%,一周齡內的雛雞體內含水85%,主要存在于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中。體水總量中,細胞內液中的水占50%,細胞外液中水占1 5%。水分大部分是通過飲水攝人體內,其余部分則來自飼料中的水分和營養素在體內經代謝后產生的代謝水。
2 水的生理功能
水在雞的消化和代謝過程中具有極重要的作用。水可以幫助雞對飼料的消化,也是雞體排出代謝廢物的載體,水不僅是營養物質吸收、轉動和代謝廢物排泄所必需的溶劑,而且是代謝過程中化學反應的介質,水直接參與許多化學反應。水具有熱容量大和蒸發熱高的性質,通過對水的吸收及排放來調節體溫,昕以對保持機體體溫恒定有著重要意義。水還可作為潤滑液,使骨格的關節面保持滑潤和活動自如。
3 缺水對雞體的危害
飲水不足則飼料的消化吸收不良,血液濃稠,體溫上升,生長和產蛋都受到影響。雞體缺水10%,則可造成死亡。雛雞缺水時可發生腎病,紅細胞增多癥,腿周圍的皮膚干枯、脫水,肌胃內層變松軟或呈糊狀。產蛋雞缺水時則發生卵巢壞死,真胃發炎,腎病、產蛋量下降,蛋重減輕、蛋殼變薄、無殼蛋或完全’停產。實踐證明,產蛋雞24小時得不到飲水,產蛋量將下降30%,而且需25~30天才能恢復正常產蛋。如果缺水36小時則產蛋雞再不能恢復正常產蛋。高溫條件下斷水幾小時,會加速中毒而死亡。水量對雞體重變化的影響,在8小時之后就會表現出來。水直接影響雞的生長速度,尤其是肉仔雞。
水量對糞便的成分有著重要影響。飲水量增加就會提高糞便的含水量,從而會使墊料受潮,不利于雞的生長,蛋也容易臟污。雞的飲水量超過采食量的2.5倍以上,雞糞就會發軟變稀,最終會影響雞的生長、產蛋。
總之飲水量不足會造成死亡率高、均勻度差、總體性能差、FcR降低。
4 影響雞飲水量的因素及措施
雞的飲水量會比采食量高1.25~2.5倍,水料比值冬季約為2:1,夏季約為3:1,這取決于諸多因素。環境溫度、水溫、水線管理、雞自身的特點、水質以及日糧組成都會影響雞的飲水量。
(1)環境溫度:環境溫度升高會使飲水量增加。當氣溫高于20℃時,飲水量即開始增加,35℃的飲水量為20℃時的1.5倍。0℃~20℃時飲水量變化不大;0℃以下時飲水量減少。但有跡象表明,因溫度突然變化而導致的飲水量變化只是暫時的,適應后即可恢復常態。
(2)水溫:水溫升高會導致飲水量有下降的趨勢,維持良好飲水量的理想的水溫通常在10℃~14℃之間。育雛前三天一般要求水預溫至26℃~28℃,有利于預防腹瀉。
(3)水線管理:水線高度、水線平直、水線壓力等均會影響飲水量。應保持水線的水平狀態,水線乳頭應豎直向下。一般情況下,育雛第一周水壓管中的水柱 5厘米高較好,以后隨著日齡的增長,可逐漸上調至10~15厘米。水線高度要求,雞只必須近距離、不費力氣就可以喝到水。但必須經常檢查水線乳頭的壓力大小和供水情況,避免水壓過高、過低、堵塞和無水的情況出現。太低的水壓可能造成飲水量減少20%。根據雛雞的日齡和生長狀況,及時調整好水線的高度,以雞只站立自然伸頸飲水為宜。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