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中添加油脂提高動物生產性能是眾所周知的,大多數飼料企業和規模化養殖場都在使用油脂,主要是補充能量。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作為油脂的升級產品,也越來越多的被熟知,并廣泛的應用在養殖終端。但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是飼料廠養殖場使用添加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時,僅僅把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作為能量飼料來使用,部分替代油脂和玉米,忽略脂肪酸的功能性作用,但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功能性脂肪酸的作用不容忽視。現介紹如下,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功能性脂肪酸 功能性脂肪是指一類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脂肪,是動物機體營養所需要,并對動物的健康有促進作用的一大類脂溶性物質。包括油脂類物質如甘油三酯等中短鏈脂肪酸、磷脂、和其他營養素如VE、膽堿等。此外,一些新的結構脂質、脂肪改性產品和脂肪替代品也可歸入其中。 二、功能性脂肪酸的意義 1、快速、高效提供能量 中短鏈脂肪酸吸收、運轉途徑簡單,不需要脂肪酶水解,在小腸內直接吸收并轉運到肝臟,快速氧化供能。減少葡萄糖在肝臟的消耗,增加小腸上皮細胞的葡萄糖供應,縮短營養物通過腸道壁距離的作用。特別是針對高生產性能的母畜和種畜禽,還有消化能力較弱的幼畜禽,應用效果比普通油脂快速、高效。 2、參與細胞構成、快速促生長作用 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富含的磷脂主要由卵磷脂、腦磷脂、肌醇磷脂、磷脂酰絲氨酸、磷脂酸組成。磷脂是動物腦、神經組織、骨髓和內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是組成細胞膜脂質雙層結構的脂性物質,在細胞內外的營養和廢物運轉、細胞內壓調節和離子交換中發揮作用,進而調解生理功能,增強細胞活力。 哺乳動物出生后的幼體以及各種水產類如魚、蝦、蟹、海參等幼苗孵化后都有一段快速的生長期,這個時期幼體需要大量的磷脂參與形成新的細胞,由于這時的幼體自身的生理功能較弱,自身合成的磷脂量還遠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需要攝取較多量的外來磷脂,以滿足快速生長的需要,而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富含的磷脂及其種類能完全滿足幼體快速生長的需求,建議添加量為全價日糧的1-3%。 3、預防脂肪肝,維持內臟器官功能 脂肪肝綜合癥的生理原因主要是缺少磷脂, (1)磷脂對脂肪代謝是非常重要的。磷脂分子具有乳化特性,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能酯化膽固醇,在血液中調節脂肪、膽固醇的運輸和沉積。動物在肝中合成磷脂,并可通過形成脂蛋白不斷把這些脂肪轉運到肝外。脂蛋白是磷脂、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阿撲蛋白的復合物,如無足夠的磷脂,脂蛋白便不能形成,肝內則會充盈脂肪。由于肝壁薄組織被脂肪浸潤,補充一定量的磷脂,使脂蛋白的合成順利進行,肝內的脂肪便可輸運出,預防脂肪肝的發生。 (2)磷脂具有保護和節約體內膽堿的消耗,并作為合成脂蛋白的有效成分,調節與促進脂肪代謝。膽堿對脂肪具有較強的親合能力,它可以結合動物體內的脂肪,并以磷脂的形式由肝臟通過血液循環代謝。如果膽堿缺乏,脂肪就會在肝細胞內和肝細胞間大量堆集,堆集的脂肪不但占據了很大空間,還會影響肝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導致肝細胞的發炎腫脹、阻礙血液流通,造成肝細胞死亡。卵磷脂所釋放出來的膽堿能將肝臟中堆集或新合成的脂肪及時代謝,從而減低脂肪肝的發病率。 4、促進脂肪乳化,提高脂肪的消化利用率 畜禽品種不同,對油脂的消化吸收率也不盡相同,目前在飼料中添加的主要是豆油和動物油和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等,仔豬對豆油的吸收率在30%-50%左右。動物油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消化吸收率更低。基層養殖過程中,盲目大量的添加油脂類飼料,一小部分被吸收利用,其余消化吸收不了的油脂就會排出體外,造成經濟浪費,甚至會引發幼齡畜禽腹瀉等生理性疾病,得不償失。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是經過配比的多種油脂經乳化剪切均質后,大分子油滴分解為1-2微米的脂肪微粒,與母乳脂肪一致,在小腸釋放后與脂肪酶的接觸面積遠遠高于常規油脂,大大提高了油脂的消化吸收率,實驗證實,畜禽對乳化油粉中油脂的消化吸收率達到90%以上。 5、免疫調節作用 ω-3具有消炎作用,抑制過敏反應,抗衰老,能減輕腫痛,舒解關節炎的不適感覺。共軛亞油酸是一種能夠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同時能減少炎癥反應的天然物質。Cook等研究證明,共軛亞油酸能夠促進細胞分裂,阻止肌肉退化,延緩機體免疫機能的衰退,從而起到調節免疫的作用。而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能提高共軛亞油酸的生成量,起到調節免疫的作用。 6、緩解應激反應 動物受到應激源的刺激后,因糖皮質激素的大量分泌,導致胸腺、脾臟和淋巴組織萎縮,使嗜酸性白細胞、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的產生和分化及其活性受阻,血液吞噬活性減弱,體內抗體水平低下,從而抑制了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抗病力減弱,因而對某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易感性增加,降低預防接種的效果,往往造成傳染病和流行病的流行。基層養殖過程中,季節變換、晝夜溫差、免疫、轉群等刺激都會引起畜禽的應激反應,嚴重者成為引發疾病的誘因,導致畜禽生產性能降低、免疫力低下,畜禽產品品質下降等。日糧中添加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在嚴重創傷、疾病感染等應激情況下,中鏈脂肪酸部分代替葡萄糖可減輕葡萄糖的代謝負擔,體內能迅速代謝供能,進而降低應激帶來的負面影響。 7、改善動物體質結構,增加產品風味 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大豆磷脂可提高屠宰率、降低腹脂和改善肉質。由于大豆磷脂產品含有一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動物采食含大豆磷脂的飼料,其體脂中這些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會相應提高,從而達到改善體脂的目的,增加畜產品的自然風味。 8、預防疾病,提高動物健康度 中短鏈脂肪酸如辛酸、葵酸、月桂酸等可以改善腸道環境,具有很強的殺菌、抑制病毒、和寄生蟲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仔豬腹瀉。日糧中長期添加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能增強體質,加強免疫效果,提高畜禽機體健康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