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在產蛋時期,所需營養最多,但也很容易缺乏某些營養,養殖戶需及時調整好蛋雞的營養需求。 一、注重蛋雞的營養調整 控制蛋雞產蛋率。控制蛋雞產蛋率的方法主要是調整日糧中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當入冬蛋雞產蛋率達到50% 以上時,應將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降到15%-15.5%。待來年的1月中下旬,再將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提高到15.5%-16.5%。 有效的飼喂方式。冬季寒冷,應給雞喂熱料飲溫水。在給雞飲水中加入適量食鹽,可增進食欲和飲水量,提高產蛋率。還可以在飼料中添加礦砂,以提高雞的消化能力。也可在晚上加喂一次粒料,防止夜間饑餓和御寒,維持較高的產蛋水平。 二、產蛋雞營養成分的調整 能量的調整。環境溫度過低時,蛋雞的維持需要、采食量和養分轉化效率等都會發生變化,設計配方時應作相應的調整。成年蛋雞的適宜溫度約在18℃-25℃,環境溫度每降低1℃,雞的平均自由采食量將增加1.5%,同時維持需要也增加1.5%。 此階段管理的要點就是滿足營養,增加采食量和營養的攝入。和美華秉承“科技占市場 服務得天下”的經營理念,為我國廣大優秀蛋雞養殖戶所想,研發并推出了低采食量情況下滿足營養需要的蛋雞。氨基酸含量高,添加酶制劑 ,使雞吸收能力強 抵抗力強,生病少。有機礦物質的添加能夠改善蛋殼質量及蛋殼顏色,不易破 增加蛋重。添加中藥,提高雞群的免疫能力 ,生病少。保證高峰時間長,產蛋率高 ,雞蛋的品質高,糞便顏色好 。 提示蛋白質及其他養分的調整。在低溫季節,蛋雞的采食量有所提高,采食的蛋白質、鈣、磷、維生素也相應提高。所以,從成本角度來說,可以將蛋白質含量從15.8%-16.3%調整到15.4%-15.7%,其他物質如鈣、磷、維生素等可以保持不變或略有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