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豬價如過山車,近日雖已開始平緩的上升,但總體漲幅仍然不大。在眾多影響豬價的因素中,“進口肉”更是成為廣大養豬人的眼中釘,根據最新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9月份中國進口豬肉140469噸,較8月份的19.23萬噸減少5萬噸,但依然處于高位;2016年1-9月中國累計進口豬肉1278540噸,較2015年同期累計進口量增加146.7%。那么,進口肉對于中國整體市場的影響有哪些?是不是真的有弊無利?養豬人究竟該如何辯證客觀地看待呢。
一、“進口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進口肉”顧名思義就是從國外進口的豬肉,相對外國來說中國豬肉也是“進口肉”,2016年1-8月份中國累計出口31124噸,所以豬肉的進出口都是正常的經營行為;在國內市場短缺,價格又合適的情況下,企業會組織進口豬肉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
這些國家有資格出口豬肉到中國,并不意味著他們想出口多少就能出口多少!是有限制的,如病死豬、瘦肉精、激素等一系列存在安全問題的是不被允許的,違反中國進口要求的也不被允許,這些做到位就能出口豬肉到中國了么?顯然不會這么簡單,進口肉到中國必須經過中國口岸檢驗檢疫機構檢驗,經檢驗沒問題才能在中國市場銷售,有問題的話就會被退貨或者銷毀,出現嚴重情況的,這個出口商會被吊銷執照;國內企業想要進口也得獲得相關資格,出了問題需要承擔責任,比如取消進口資格。總之“進口豬肉”沒那么容易!
二、“進口肉”最近幾年的形勢怎么樣?
中國進出口明顯變化是在2015年—2016年,中國進口暴增出口銳減,其中進口同比增長37.7%和46.3%,出口同比減少21.8%和56.5%。各個國家對中國出口豬肉的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各個國家都是在2016年出口量暴增,所以可以很確定的說近幾年“進口肉”形勢大好,外國人賺大發了!
進口肉量和進口肉的價格與國內豬價有著直接的關系,顯然國內豬價的上升拉動了豬肉的進口,也拉升了進口肉的價格,如果說今年豬價的暴漲是對中國養殖戶三年辛辛苦苦勞作的一個補償的話,那這些隨之暴增的進口肉就是來摘屬于中國養豬人的桃子的!彼之良藥,吾之砒霜,總量穩定,你增加我自然就要減少,所以毫無疑問進口豬肉就這么影響到國內出欄量,從而最終能影響到國內豬價。
三、我們都從哪些國家進口豬肉?哪個國家出口最多?
從2012年到現在有資格出口豬肉到我國的國家不斷的增多,自然的今后會有更多的國家有資格出口豬肉到中國,貿易是雙方的,我國豬肉也有資格出口到這些國家!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某一天,我們的豬農很可能是要真槍實彈和外國豬肉生產商面對面戰斗的,我們只有提高自己的生產技術、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還能生產更好的豬肉,才能在未來堅守自己的陣地,甚至是反攻“帝國主義列強”。
進口豬肉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12-2014年、2015-2016年,其中第一個階段我國進口總量一直維持一個穩定的狀態,第2階段進口量則迅速暴增;在這兩個階段中,各個國家在其中所占比重發生著變化,這就意味著他們之間也存在有競爭。
以美國為例,2012-2014期間雖然一直占據著頭把交椅,但其市場份額卻是逐漸的下滑,在2015-2016年的時候更是被德國和西班牙后來居上,成了三弟,與此同時,美國不但市場份額下跌,更是成為了中國人民口誅筆伐的對象,或者說在中國普通人世界里“美國進口肉=外國進口肉”,成為了一個名副時期的背鍋俠。
四、這么多的進口肉都去哪了?
國外進口的肉要經過檢查關口,經過抽檢符合要求后才能真正的進入到國內。但要知道,這些豬肉都是拔千山涉萬水經歷了一兩個月才到中國的,所以這些肉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冷凍肉,而這些冷凍肉中大部分都進入到了食品加工企業,做成了很多人都喜歡吃的香腸、火腿腸等肉制品,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會流入商超售賣。
雙匯、雨潤、新希望六和等都是全產業鏈企業,同樣也都使用進口肉,他們屠宰場收豬目的一是直接賣白條肉,二是制作成熟食或者說是成品,有進口肉為底氣,生產用豬的壓力自然不大,那么在壓價的時候當然能夠底氣十足,再加上雙匯和雨潤這些大型屠宰場都是中國屠宰行業的佼佼者,占有較大比重,所以壓價的時候影響也會更大!這樣1+1產生的影響絕對要遠遠大于2。
這樣一來,進口肉間接的就為國內肉價的下跌提供了一份力氣。
五、都說進口肉便宜!那到底多少錢呢?
進口肉并不是任何時間都比國內肉價便宜,2014年進口豬肉量下降,出口增加,這也可以說明國內豬價降低能夠抑制進口!2015年開始國內豬價逐漸走高,同時進口肉的價格也在緩慢上升,截止8月份,進口肉的價格已經達到14.15元/kg;當前十月,國內生豬均價已經跌至16元/KG,雖然我們還沒有當前進口肉價的具體數據,但可以預測的是進口肉和國內肉價的差值在縮小!隨著差值縮小,進口量也將隨之減少!(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國內豬價是毛豬價格,考慮到出肉率的問題,實際上肉價是要大于毛豬價格。)
2012年-2016年8月份之間進口肉價相比較于國內豬價較為穩定,且絕大多數時間進口肉價格方面是完勝國內豬價的,特別是國內豬價走高,則差值就愈加明顯,今年五月份差值達到最大8.23元/kg。
雙匯今年計劃進口30萬噸豬肉,假設每個月進口相同,那么僅僅五月份就能縮減10000000*(30/12)*8.23=20575萬元的成本,當然其他的企業如雨潤、雛鷹、金鑼、中糧、正大等也都有進口,這些所有企業進口目的全都是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利益驅使,這些企業自然會更傾向于便宜的進口豬肉。
絕大多數時間進口肉的到港價和國內肉價有很大的差值,這意味著在這些時間那些食品企業使用進口肉比國內豬肉劃算,而這些肉要進入到食品企業的生產車間還需要運費,也就是說成本還會增加,所以實際上同樣的趨勢下進口肉的實際成本也會更高一些;
對此很多人可能疑惑,為什么2012-2014年的時候也有那么大的差值,但進口肉卻一直平穩,沒有增加?此時就要結合我們國內當時的豬價行情來分析,第一此時我國生產過剩,國內并不缺豬,而豬價在一些時間甚至到了十塊錢多。第二則是我國對國內生豬養殖的保護,進口有限制,難度比較大!
在今年進口肉出現暴增,也存在原因;第一,國內豬價暴增的現實下我們生豬短缺滿足不了需求,自然需要進口;第二則是國際上的政治壓力,美國等一系列的國家近年來多次發文要求中國開放市場!但在2016年10月20日發布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中明文指出要加強農產品進口調控,把握好重要農產品進口時機、節奏,完善進口調控政策,適度增加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加強進口農產品檢驗檢疫監管,強化邊境管理,打擊農產品走私,所以豬友們在這方面可以寬一寬心!
小結
綜上所述,由于國外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高,生產成本顯著低于國外,因此進口豬肉具有較大的調整空間,且隨著全球化的進程,進口豬肉已經成為影響生豬市場的重要因素。對于政府來說,必須平衡好消費市場和養殖戶之間的關系,控制好進口數量;對于養殖戶來說,則需要不斷提升養殖水平,降低養殖成本,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來源:互聯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