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湘潭畜牧主管部門通過招商引資、科技創新、轉型發展,生豬產業項目建設、規模生產、生態環保、產能提升、加工出口、優質高效等方面精彩紛呈。從今天開始,湘潭日報、湘潭在線特推出“打造現代生豬產業”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打造湘潭現代生豬產業”系列報道之招商引資篇】
豬為媒:12家品牌企業相中湘潭
所攜“嫁妝”逾20億元
湘潭在線12月14日訊(湘潭日報記者 肖中華)全球養殖業、飼料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在哪?在歐洲,在歐盟。諸多知名的養殖企業、飼料企業跨國公司總部聚集在那里,引領同行業世界領先水平。
不用去歐洲,在湘潭,足不出戶,就能領略來自歐洲全球飼料工業領跑者全自動飼料生產線,近距離接觸、學習世界頂級飼料企業一流的科研生產水平與經營管理理念。今年8月31日,位于岳塘區的泰高集團(總部在歐洲荷蘭)投資7000多萬元的新飼料生產線正式投產,將湘潭飼料生產水平與世界領先水平實現了對接與并軌。
這遠非全部。近兩年來,湘潭市畜牧業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蓬勃開展,先后有12家國內、國際知名企業落戶湘潭,所投資金逾20億元。
豬為媒,風頭正健的“相親”勢頭,讓畜牧部門的干部職工有點做手腳不贏:不是陪來自廣東的種豬企業負責人到湘潭縣選址,就是陪來自江西的飼料公司總經理到湘鄉洽談投資合作事宜。
數量多 實力強 投資大
年產值逾50億歐元、作為全球飼料工業領跑者的泰高集團,其總部所在地荷蘭離中國的空間距離不算近,但它離湘潭的距離堪稱零距離。這同泰高集團決策層看好中國、搶灘湘潭下手早、動作快,息息相關。
1999年,荷蘭泰高集團就相中了湘潭,將其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工廠建在了湘潭岳塘區板塘街道搖泉村。
16年后,泰高追加投資7000多萬元,打造一條全自動飼料生產線,其生產技術、管理水平與歐洲總部通過微機網絡進行實時監控與對接。
英雄所見略同。總部在泰國的正大集團,20多年前落戶湘潭荷塘鄉投資辦廠。近兩年來,該集團對湘潭厚愛有加,頻拋繡球:2014年在韶山如意投資8000萬元建設了2個萬頭生豬擴繁場項目;2015年,又在湘潭縣云湖橋鎮流轉土地200多畝,投資近1億元建設2個高標準規模生豬擴繁場。
國內知名養殖企業不甘示弱。
海大集團在湘潭縣云湖橋鎮流轉土地2000畝,在楊嘉橋鎮流轉土地100畝,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年產50萬頭良種中仔豬繁育基地和年產30萬噸的飼料生產企業。項目建成投產后,將為全省現代生豬養殖業樹立標桿。
福建傲農集團在天易示范區征地66畝,項目總投資12000萬元,已建成一個年產33萬噸飼料廠。緊跟而來落戶天易示范區的還有瀏陽河、湘九陽等國內知名飼料企業。全國有名的飼料企業雙胞胎選址湘鄉紅侖工業園,征地100畝,首期投資12000萬元,已建成一個年產36萬噸的飼料生產企業。
本地企業也有點坐不住了。
韶山長盛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真美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在韶山工業園區合資建設畜禽產品深加工出口生產線,項目總投資3.5億元,擬征地155畝,目前已完成征地120畝,項目計劃2016年建成。項目投產后,年加工能力達3萬噸、年產值6億元以上,將成為我市繼金鑼之后首個專業從事畜禽產品深加工的企業。
經大致梳理,不難發現,先后有12家國際、國內一流企業落戶湘潭,主要相中了三大塊:飼料工業項目、畜禽規模養殖項目、肉食加工項目,總投資逾20億元。
優勢多 名氣大 魅力足
豬為媒,門當戶對,郎才女貌,才是美滿婚姻,才能天長地久。眾多知名品牌企業紛紛落戶湘潭,相中的是湘潭無與倫比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服務優勢和科研優勢。
目前泰高在中國大陸只辦了兩家廠,一家在北京,一家在湘潭。今年8月31日泰高新生產線投產時,泰高集團荷蘭總部全球首席執行官親臨湘潭。他的即興發言,道出了泰高對湘潭的那份情有獨鐘:“泰高看好中國,看好湘潭,準備以湘潭為橋頭堡,搶占南方七省飼料市場。”
這位首席執行官一眼看中了湘潭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作為長株潭“金三角”一極的湘潭,承東啟西,南連北拓,是湖南融入珠三角、對接長三角的前沿重地,是東部資本和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的黃金地帶。
與長沙、株洲相比,湘潭發展方向定位于“金三角”之后花園,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距長沙黃花機場僅40分鐘車程;湘江穿城而過,三千噸級貨船可通江達海;京廣、武廣、滬昆等鐵路干線在此交匯;京珠、上瑞等高速公路繞城而過;尤其是近兩年高鐵的開通,更是拉近了湘潭與世界的距離。
交通便捷而不擁堵,尤其為大型飼料公司、種豬生產企業原料、產品南來北往,提供了他地不可比擬的交通、物流方便。
情人眼里出西施。正大集團相中湘潭,更多是看重后者日積月累的產業優勢。
湘潭養豬歷史悠久,其優質地方豬種沙子嶺豬史載已有4千余年的壽辰。
歷年來,湘潭市高度重視生豬產業發展,努力將生豬產業打造成農業領域的主力軍,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通過多年的經營、發展、積累,湘潭生豬產業已形成從種豬、獸藥、飼料、皮革、肉食加工、冷鏈物流等完整產業鏈條,產業年總產值逾300億元。
計劃在內地投資辦廠、在湖南各市州轉悠了大半年,總部在廣東、全國養殖品牌企業海大集團負責人,左比較右比較之后最終選擇了湘潭:“我們是被湘潭畜牧部門的優質服務吸引過來的。”
湘潭市畜牧獸醫水產局樹立了“引進一個、做實一個、做好一個”指導思想,成立了項目協調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建設綜合協調。
正大集團在韶山市如意鎮和湘潭縣云湖橋投資的4個擴繁場項目,市畜牧獸醫水產局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團隊,不僅為其選址落戶進行協調服務。項目建成后,還主動協助其到省畜牧水產局辦理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等。為引進海大集團50萬頭仔豬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局主要領導陪同幫助選址不下十次。
其實在湘潭諸多優勢中,最具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還是實力超群的科研優勢。
經過多年的培育與打造,湘潭形成了上至“兩院”院士下至基層技術骨干的生豬產業科研技術隊伍。
這幾年圍繞生豬產業,“兩院”院士頻繁出入湘潭,成了湘潭市畜牧主管部門的座上賓。
2014年5月,湘潭市第一個生豬產業院士工作站在市沙子嶺豬資源場正式掛牌成立,這也是湖南省第一個生豬產業院士工作站。同年12月18日,湘潭市家畜育種站和湖南圣雅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印遇龍研究員就成立院士工作站簽訂了三方合作協議。
多年來,湘潭邀請中國農大、湖南農大、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中科院亞熱帶研究所及荷蘭、加拿大等一大批養豬專家先后來潭指導或參與科技攻關,為產業提質增效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目前,除擁有院士工作站外,湘潭還擁有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產學研合作基地;申報專利118項,開展養豬業相關課題研究50多項,20多項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
拉短腿 推強項 促轉型
豬為媒,知名品牌企業帶著巨額資金、一流技術、先進管理等豐厚“嫁妝”,入駐湘潭,一副“旺夫相”,讓當地生豬產業如虎添翼、八面威風。
作為生豬養殖大市,湘潭年需飼料200余萬噸,2014年,本土飼料生產產量23萬噸,僅占當地飼料需求的十分之一,絕大部分依賴外地飼料企業,這與作為養殖大市的地位極不相稱。
通過采取招商引資建新廠、提質改造擴產能、轉變方式挖潛力,這兩年湘潭新建(擴建)飼料工業項目8個,并打造年產60萬噸的飼料工業園兩個,入園生產企業達10家。項目建成后,將為我市飼料產能由2014年前的不足60萬噸,增加到180萬噸,飼料自給率由原來的不足百分之十提高到百分之八十。飼料產業的提質升級,有力地改變了我市飼料產品主要依賴外地購進的被動局面。
強化了湘潭市生豬產業優勢項目。種豬供應一直是湘潭生豬產業發展中的優勢環節,也是位于產業發展高端、效益更好、附加值更高的產業。全市現有種豬場39家,年向社會提供優質種豬20余萬頭,占全省種豬供應量的30%左右,全市現有3家原種豬場中已有2家進入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百強名單。繼正大集團新投資興建的萬頭種豬場投入生產,今年以來海大集團等企業均選址湘潭投資興建種豬繁育基地,大大增強了我市種豬供應的實力與品牌影響力,我市種豬市場正由全省向全國輻射與拓展。
提升了湘潭市生豬產業現代化水平。泰高集團投資7000萬元今年8月投產的高檔幼畜料、復合預混飼料和核心預混料生產線,年單班生產能力達5萬噸,生產過程全自動,科技含量高,使湘潭廣大養豬戶在家門口就能領略到世界一流的飼料生產工藝及科技水平。正大公司在韶山如意鎮、湘潭縣云湖橋鎮投資興建的萬頭規模豬場,在飼養技術、廠內設施、糞污處理、周邊環境保護,都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一個大型豬場,堪稱一個“五星級賓館”,有力地提升了我市現代養豬業的檔次和水平。
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帶動下,湘潭市生豬產業由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轉型升級。具體內容請關注下期刊發的“打造現代生豬產業”系列報道第二篇《豬為貴:生豬產業撒腿跑在轉型升級路上》。
來源:湘潭在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