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利用雜種優勢和培育新品種,需要從外地引種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要雜交或培育新品種的目標來選擇豬種:用于雜交時,應選擇與本地雜交組合試驗效果較好的豬種,或參考與當地條件相似地區的經驗,再決定引進哪幾個豬種。若供改良培育新品種時,引進豬種的經濟類型、生產性能等方面應符合育種工作的需要,并且要遺傳力強的。要注意個體的選擇,搞清血統,購入的種豬間相互沒有血緣關系。考察它的親代有無遺傳缺陷,并應帶順種豬種血統卡,保存備查。
(2)了解品種、氣候、飼養管理等特點:引種時應了解所在地的氣候條件、飼料資源和飼養管理方法,更應對品種的特點了解,以便確定引種后的風土馴化措施,創造必要的飼養管理條件。例如,南方豬引入北方,要在春末引入,讓其入夏以后在氣溫逐漸降低的情況下度過秋冬季節,并且在入冬后要做好防寒工作,逐步增強其抗寒能力。飼糧搭配及飼喂方法應盡量符合其原來的習慣,經過緩慢的改變,使其逐漸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
(3)要引入幼豬:豬在幼齡階段,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較容易接受改變了的外界生活條件。所以引進豬種時最好引入伍月齡左右或稍大的幼豬。
(4)其他:按照規化有計劃地引入,品種不宜過多。開始引進的豬種,不宜分散喂養,應集中在一個或幾個豬場,以便于加強飼養管理和引種觀察,并便于選育工作,然后逐步推廣。為防止疫病傳播,引進豬種必須經過檢疫。由外地引入時要集中隔離飼養1-2個月,加強防疫措施,注意預防和消滅地方性寄生蟲和傳染病以保證安全。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