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jpg (50.35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9-17 09:14 上傳
摘 要:預混料是以動物生長發育及營養需要為理論依據,考慮多種相關因素的影響,采用先進的設備工藝,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及促生長因子等通過載體和稀釋劑進行合理搭配、均勻混合而成的高科技產品。雖然預混合飼料在全價飼料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其對全價飼料的飼養效果卻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科學的預混合飼料配方是預混料生產的關鍵,要生產出優質的預混料,不僅需要科學的配方,還需要優質的原料、精細的設備工藝及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本文從預混料的特點、作用、生產技術要點、生產中應注意的問題、及預混料的正確使用等方面進行討論。 關鍵詞:預混料;質量管理;分析 前言:預混合飼料是同一類的多種添加劑或不同類型的多種添加劑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勻質混合物。 1 預混合飼料的生產目的、特點 預混料的生產目的是使微量組分添加劑經過稀釋擴大后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均勻分散在配合飼料中。 質量優良的預混料一般包括六、七種微量元素,15種以上的維生素,2種氨基酸,1~2種藥物及其他添加劑(抗氧化劑和防霉劑等),且各種飼料添加劑的性質和作用各不相同,配伍關系復雜。 一般預混料占配合飼料的比例為0.5%~5%,用量雖少,但對動物生產性能的提高、飼料轉化率的改善以及飼料的保存都有很大的作用。 預混料中添加劑的活性成分濃度很高,一般為動物需要量的幾十至幾百倍,如果直接飼喂很容易造成動物中毒。所以常添加到多種飼料原料中,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全價配合飼料或濃縮飼料使用。 2 預混料的作用 預混料的作用主要有4點:①可使添加劑的微量成分在配合飼料中分布均勻;②通過預混合工藝處理,補償和改善微量成分的不理想特性,如不穩定性、吸水性、靜電吸附現象等;③使添加劑的添加水平標準化;④簡化一般飼料加工廠的生產工序并減少投資。 3 預混合飼料的生產技術要點 3.1 采用先進配方 預混合飼料配方是生產技術的核心,是由專一預混料生產廠家的動物營養專家根據動物生長及生產各階段的營養需要特點,依照國內飼料原料的基本營養含量,以“缺什么補什么、經濟合理、低值高效”為原則,同時考慮外界環境及加工工藝等諸多影響因素,精心設計而成。一方面結合營養需要、用戶飼養水平與條件來選擇恰當、適量的添加劑原料;另一方面要考慮加工的需要,對于大部分不影響安全的組分,如營養性添加劑等,掌握適量是配方技術的關鍵。藥物性飼料添加劑及某些敏感成分(如硒、銅等)的用量和用法,必須要有足夠的科學根據和必要的實踐經驗,否則,極易出現差錯且后果嚴重。原料的配比是影響預混料產品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預混料中有效成分與稀釋劑的比例、各種微量元素間的比例、相關活性成分間的比例等均應恰到好處。配方不應是一成不變的,應當不斷地根據市場反饋、當地條件、季節變化、最新技術和產品信息,有把握地調整配方,做到嚴謹而不失靈活,永遠使預混料產品貼近國情和生產實際。 3.2 選用優質原料 原料的品質對預混料的實際效用影響很大,優質原料的最基本要求是純度高、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其中最重要的是活性成分含量,尤其是易被破壞的VA和VC 等添加劑,應經過實際測定再決定其配合量。微量元素化合物原料必須具備生物學效價高、物理性質穩定和有毒有害物質少等特點。另外有些添加劑,它本身的品質和劑型對其他添加劑容易造成影響,也應特別注意。在選擇微量元素原料時,應考慮其成份的含量、粒度、結晶水及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等諸多因素。藥物飼料添加劑,還要注意安全性問題,使用時一定要根據說明書和廠家提供的試驗材料等,對其使用期、停藥期及注意事項等進行充分的了解。 3.3 使用最佳載體和稀釋劑 載體是承載或吸附微量活性成份的微粒,它是預混料中的非活性物質,對載體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化學穩定性強,不損害吸附物;粒度適中,與全價飼料有良好的混合性;價格低廉。載體的粒度應在0.17~0.59mm之間;密度要與其所承載的微量組分密度相近,復合預混料中載體密度應為各微量組分密度的平均值;在混合載體和添加劑時,加入1.5%的植物油,可提高載體的粘著性;載體的含水量應控制在8%~10%,載體不能損害所承載活性成分的活性;載體的酸堿度接近中性為好。常用的載體有:貝殼粉、小麥麩、玉米、糠粉、脫脂米糠、石粉、沸石粉、食鹽等。稀釋劑是將預混料中的活性物質濃度降低,并將微量顆粒彼此分開的成分,它和載體一樣屬非活性物質,起著減少活性成分之間的反應、有利于活性成分穩定的作用。對稀釋劑的要求是:稀釋劑的含水量應低于10%,不吸潮、不結塊;粒度要求在0.05~0.6mm之間;表面要光滑,具有較好的流動性;pH值要求在5.5~7.5之間,不帶靜電荷;必須是動物可食的,無害且穩定性好。 3.4 原料預處理 維生素易受氧、潮濕、熱、光照、金屬離子等因素的影響而降低其活性。為了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所有維生素添加劑都須經過特殊的預處理,以保持其穩定性和活性。可采用乳化技術,使之形成微粒,均勻地分散于基質中;再采用包被技術,形成被明膠包被的微粒,制成微型膠囊。這樣處理過的微粒,能夠抗機械操作、抗氧化性能好、混合性能好。微量元素添加劑主要指銅、鐵、錳、鋅等的礦物質鹽與氧化物。這些化合物中有的水溶性差,有的易吸濕返潮等,在應用之前必須進行適當的預處理,以改變它們的某些物理特性,使之既符合加工工藝要求又能確保產品質量。采用的預處理技術主要有干燥處理、添加防結塊劑、涂層包被、細粒化、預粉碎等。 3.5 使用高精度生產設備 科學的配方要靠精確的計量配料來實現,要保證嚴格按照配方要求準確配料,就要有先進的計量設備和合理的工藝,預混料生產對各類計量配料設備的準確度、穩定性均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對有關設備要加強管理、定期校準。 3.6 混合均勻 飼料混合雖然僅是物理過程,但由于原料密度等特性差異明顯,必須科學地選定設備、混合時間和合適的載體或稀釋劑,工藝流程盡量簡潔,力求混合均勻。優質的預混料,其所有組分應是均勻分布的,任意采取一份樣品化驗,它的多個組分間的比例應與配方一致。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取樣間、不同批次間也會存在差異。預混料的均勻性差就意味著動物的實際攝入量與配方規定的供給量不符合,從而直接影響到添加效果和配合飼料的飼喂效果,特別是對于一些安全劑量與中毒劑量相差不大的微量成分來說,均勻性差可能造成使用不安全的后果,所以均勻性是預混料的一項重要質量指標。衡量均勻性的指標為混合均勻度,以變異系數表示,我國農業部頒布標準規定變異系數應小于7%。 3.7 引入HACCP管理系統 在肉食品安全性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預混料生產中引入HACCP(關鍵危害或技術控制點)管理系統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應分析飼料生產加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害因素,據此確定關鍵控制點,并制訂控制標準,然后施行切實可行有效的控制措施,建立檢測方法和程序,及時發現控制措施與所定的標準是否有偏差,采取得力的糾正措施,及時地調整生產加工和控制方法,并要對HACCP系統進行全面驗證。實施HACCP可以提高預混料生產企業的質量控制意識和質量控制水平,必將推動預混料生產水平的全面提升。
該貼已經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