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越來越熱,困擾豬場的 “溫難降、濕難控、母難孕、仔難養、病難治”等難題也隨即出現。這些難題,使養豬效益變差。如何“破題"? 1五大難題困擾豬場 1.1溫難降、濕難控 夏季高溫高濕環境對豬的采食、日增重、 飼料利用率、母豬懷胎率和產仔率、公豬的精子質量、仔豬存活率等生產繁殖性能產生很大的影響。生產實踐證明,當環境溫度達到 30℃以上時,如不采取降溫措施,各類豬群(除哺乳仔豬外)將會處于熱應激狀態,豬的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將受到很大影響,母豬不發情,受胎率和產仔數明顯降低,分娩母豬表現出煩躁、采食量下降,泌乳量減少,失重較多;造成仔豬初生體重較輕,增重減慢、存活率低。種公豬交配和產精能力下降;肥育豬抗熱極易掉膘,生長滯慢,飼料利用率和豬日增重下降,甚至中暑死亡等。 1.2母難孕、仔難養 夏季由于環境溫度過高,種公豬性欲下降,情液稀薄,死精弱精增多,精子活力明顯下降,是導致母豬受胎率低的直接原因。其次,在較高的環境溫度下,母豬散熱困難,采食量減少,母豬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攝入量不足,出現不規律的發情和排卵;飼料中維生素穩定性差,導致飼料中維生素缺乏或不足也會影響配種和受孕。運動量小等,都可出現母豬的死胎和弱胎現象。另外,豬細小病毒病、非典型豬疽、豬乙型腦炎,豬鉤端螺旋體病、豬子宮感染、豬繁殖呼吸障礙綜合征(藍耳病)、豬弓形蟲病、豬附紅細胞體病也是導致母豬難孕的重要原因。 母豬難孕,將導致7、8月份配種受胎率只能達到正常受胎率的一半,這將造成當年11、12月份產仔數減少,直接影響來年5、6月份育肥豬出欄數量。 每年的7、8月份都會出現仔豬斷奶體重小的現象,同時出現的是轉到保育舍后飼養難度加大,天氣過熱,母豬采食量低,沒有充足營養用于泌乳,引起母豬泌乳障礙,進而造成一窩哺乳仔豬饑餓消瘦、營養不良、生長緩慢、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1.3病難控 由于夏季蚊蠅多,難以控制,成為很多疾病傳播的媒介,很容易造成夏季豬附紅細胞體病、豬鏈球菌病、豬乙型腦炎等病的流行,同時,由于濕熱的影響,霉敗飼料增多,仔豬腹瀉病無法控制。 2“破題”建議 2. 1豬舍的建筑隔熱設計 豬場要建在通風的開闊地帶,選擇坐北朝南方向,南方地區以開放式或半開放式豬舍為宜,北方地區可修建封閉式豬舍,采取機械通風。 目前,在生產實踐中對豬舍建筑的隔熱、防暑設計主要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合理建筑豬舍的朝向和間距,將豬舍外墻用石灰水涂成白色,以提高豬舍外表面的反射能力和熱散失率,從而減少太陽熱能對豬舍內和豬體的傳遞,采用導熱系數較小的屋頂材料或采取多屋建筑構造等屋頂隔熱設計,墻壁的隔熱設計用空心磚代替普通粘土磚作墻體材料,可使其熱阻提高41%,而用加氣混泥土塊可提高6倍,采用雙層墻體也會大大提高墻體的熱阻值。在豬舍外圍種植樹木、攀緣植物或用蘆葦、窗簾、屋緣等遮檔陽光直接射入豬舍。 2. 2豬舍的通風降溫 2.2.1通風 夏季,對豬舍進行有效的通風可以排出豬舍內的熱量,對降低舍內溫度有一定的作用。目前,豬舍的通風方式有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2種。自然通風是在豬舍建筑中設置合適的進出風口,利用自然風力及溫差作用將新鮮空氣引入舍內,將舍內多余的熱量和污濁氣體排出室外。機械通風目前常采用縱向通風,將風機安裝在豬舍的山墻上以便縱向通風,將舍內高溫空氣用風機排出而將舍外涼爽的新鮮空氣引入室內。 當外界氣溫顯著低于豬只體溫時,通風可以有效散發豬體的體熱,但空氣溫度高于25℃,通風的降溫效果就明顯變差,當氣溫達到30℃以上時,單靠通風仍不能有效降低舍內氣溫。所以高溫時就應考慮先將空氣冷卻后再送入豬舍。如利用地下管道、地道等進行通風降溫,舍外空氣可以先進入地下管道、地道或自然洞穴,再進入豬舍,可將舍外空氣降低3—5℃,舍內溫濕度低于85%。為保障地道通風降溫方式的效果,往往需要開挖較深的地道,多深達3m—4m,并有足夠長度,因此,工程量較大,一次投入也較大,接近于人工制冷系統,但運行費用很低,如有現成的地道(如廢礦井、天然洞穴等)可以利用,則會大大降低一次性投入,且這種系統還可兼有冬季取暖的作用,減少豬舍內的四季溫度變化。關于通風更多知識請訪問 豬場細節管理—通風換氣的問題 2.2.2降溫 分直接降溫和間接降溫2種方式。直接降溫是將豬舍空氣溫度降低,常用辦法是空調、水簾、冷風機等,有條件的豬場可以采用,盡管加大了投入,不過與其產生的效果來比較,還是值得的。但生產上直接降溫的范圍很小,一是購買降溫設施需要一定的投資,另外直接降溫需要全封閉豬舍,而且需要密封良好,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本文來自豬場動力網更多的原因是豬舍設計結構不適宜直接降溫,因為現在除大型豬場外,多數養豬場仍是開放式豬舍為主,而且結構簡陋。 為此,在不能解決整個豬舍降溫時,可以考慮局部降溫,也就是使豬感到涼爽但空氣溫度不一定降低。正常情況下,豬體散熱方式有4種:輻射、對流、傳導、蒸發。在豬降溫上面利用較好的只有對流與蒸發2種。對流的方式是通風,風速可使豬感到涼爽,減少熱應激;豬與人不同,汗腺不發達,通過出汗蒸發散熱效果很差,蒸發散熱只能借助水的作用。 下列幾種降溫方式可以考慮選用:在豬舍周圍種植一定量的樹木,除了起到綠化作用外,還能起到遮陽作用。在豬舍旁邊搭建涼棚,能降低豬舍附近的地溫;采用噴頭將水以霧狀落下,因水與空氣接觸面積大,蒸發量大而降溫,效果較好;在坡度較大的豬圈,每天在中午時將水放到圈內低洼處,堵嚴出水口,讓豬自由進出水池,熱時在水中浸泡,涼快時出來,天黑時將水放出去,這樣既能保持舍內清潔干燥,又能解決豬的降溫問題;在飼料中增加食鹽的比例,以促進豬多飲水,然后供應溫度較低的水,也是減輕熱應激的有效辦法,有許多藥品在豬采食后可以減輕熱應激,如料中添加2%一3%的小蘇打,或添加200一500mg/kg維生素C或200mg/kg維生素E,有條件的豬場還可喂些青綠多汁飼料,可增強母豬的抗熱應激能力。 2. 3防潮措施 2.3.1不要用水沖豬舍地面 即使必須沖洗地面,也必須在通鳳良好的晴朗天氣進行,使空氣和地面盡快干燥。 夏季產房沖水降溫必須考慮方式,否則會得不償失。筆者認為,夏季產房沖水,必須在通風良好和溫度較高的時段進行,也就是沖洗結束后要很快使舍內變得千燥。潮濕的環境對小豬不利,對大豬也是不利的。 夏季熱死母豬的時候,往往是高溫高濕同時出現的時候。42℃高溫而氣候干燥,母豬不會熱死;而氣溫37℃但濕度大時,母豬卻會熱死。原因是母豬散熱有一個特殊的方式,就是通過吸進干燥的空氣,呼出濕潤的空氣,空氣由千變濕時會散發大量的熱量,而且散去的是母豬的內熱。豬的汗腺不發達,很難通過出汗而散熱,通過呼吸散熱就是一種很重要的手段了。 2.3.2防止母豬玩水 這可以采用變換水嘴方向的辦法解決,也就是不讓水噴向上方。 2.3.3必要時采取吸濕性能好的材料(如生石灰) 有人會說生石灰會發熱,能提高舍內溫度,不宜在夏季豬舍使用;其實,使用生石灰利大于弊,一是生石灰產生的熱量微乎其微,不會使舍內溫度明顯提高。二是使空氣干燥后,母豬吸上干燥的空氣,更有利于體內熱量的散失,也就是前面我們說過的高溫低濕不會熱死母豬,而溫度沒那么高但濕度大時卻會熱死母豬。 2.3.4降低局部濕度的辦法 如果大環境的濕度無法降低,也可以采用降低局部濕度的辦法,比如連續陰雨天,舍內外的濕度無法降低,但仔豬保溫箱的濕度卻可以降低,最簡單的辦法一是準備充足的干燥墊草,及時更換,二是使用爐火將墊草或墊板烤干。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需要干燥環境的是仔豬,而仔豬絕大部分時間是在保溫箱中或者是鋪板上度過的,局部的干燥足以解決潮濕帶來的問題。 2. 4母豬保健 2.4.1調整飼料營養 對飼料配方做必要的調整,已成為克服熱應激的有效措施之一。選擇適口性好、新鮮質優的原料配合飼糧,適當降低高纖維原料配比,控制飼糧粗纖維水平,以減少體增熱的產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豬的主要能量來源,但是碳水化合物的體增熱大于脂肪,因此,應適當降低飼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油脂容積小,凈能值高,體增熱少,是高溫條件下豬理想的能量來源,可在飼料中添加5%以內的油脂。熱應激狀態下豬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因此,增加飼料中粗蛋白含量,能提高飼料利用率,減輕高溫季節豬的散熱負擔。 2.4.2高溫季節不配種 為了提高母豬繁殖力,應避開高溫季節配種,可采用同期發情的辦法,使大多數母豬集中在氣溫較適宜的季節配種。 2.4.3做好母豬保健 ①要特別做好圍產期母豬的保健工作 在母豬分娩前、后各1周,飼料中添加抗菌素,以凈化母豬疾病,并切斷疾病從母豬到仔豬的水平傳播。 ②勤觀察豬群 及時對出現食欲不振、不食的母豬進行治療。對便秘的母豬在分娩前2d一3d混料投服1次輕瀉劑(如硫酸鎂),每頭母豬按30g的劑量投放,防止因便秘而缺奶。對發生難產的分娩母豬進行助產和必要的處理。發生中暑的母豬應立即將病豬移至陰涼通風處進行急救,用涼水噴灑豬體,同時靜脈注射5%葡萄糖鹽水200mL一500mL,維生素CI0mL一20mL。狂躁不安者,肌注2.5%氯丙嗓2m L一4mL。心衰昏迷者,肌注10%安鈉咖5mL一l0mL或10%樟腦磺酸鈉l0m L ③警惕飼料霉菌毒素的危害 豬對霉菌毒素、變質飼料敏感,如果飼喂了發霉酸敗、有毒或有刺激性的飼料,就會引起流產或胚胎死亡。配制母豬飼料時,嚴禁使用劣質原料。飼養員每夭下班前應對母豬食槽的殘留飼料進行處理,以防母豬采食酸化變質飼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