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清潔養豬法”
王博士告訴記者,規模化養豬帶來另一個嚴重問題是面源污染。2009年,王博士帶著課題組到嘉興郊區考察時,具有萬頭養豬規模的金鴻牧業公司老總正為污染的事頭疼,當他聽說王博士有辦法低成本治污時,十分興奮,雙方合作建立了“嘉興市菌藻處理沼液示范基地”。
在金鴻牧業養殖場,記者看到,4個污水處理池先是將沼液進行預處理﹔然后污水分別自流進入一級育藻池和二級育藻池進行凈化,由小球藻和其他微生物對污染物進行降解。經過一輪輪凈化和循環處理后,進入第四個污水處理池中的水已經十分清澈,池中的鯰魚、黑魚、鯉魚等悠游自在。
王博士告訴記者,從“末端治理”研發的“菌藻技術處理沼液”經農業部檢驗已達到《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無害化率達到100%,實現在生豬養殖過程的生態循環。由于是運用生物方式治污,不僅治理徹底,無二次污染,而且處理效果全年穩定。目前實驗池占地約400平方米、4個直徑達9米的圓形處理池的日處理污水量最大可達15噸。
“好產品”還需“好吆喝”
王博士養豬,非要在產業鏈上形成從起端到末端“一條龍”配套模式。先是用精子檢測儀精準判斷母豬是否受孕﹔再運用核心預混料和乳酸桿菌疫苗打造健康養殖全過程﹔最后利用小球藻治污專利技術進行污染治理。但生產出來的綠色豬肉怎么推廣?王博士說,僅靠科學研究還不能解決市場推廣問題,還必須配合好的商業模式。“好產品”還需“好吆喝”。
在進行了充分市場調研后,王玉龍在2011年注冊了“王博士”商標,并以開連鎖專賣店的形式推廣“綠色豬肉”,為農民增收服務。
在推廣上,王博士團隊努力探索和建立一個“海內外科研支撐+生產基地示范+市場直營專賣連鎖”的“科工貿一體化”模式。
在定價上,通過品牌專營價格定位,穩定其價格,降低了豬肉價格易受市場波動的風險。在生產上,一旦形成王博士品牌影響力后,將以品牌加盟的形式,和其他農戶合作。王博士的團隊為加盟的農戶提供相應的養殖技術和治污指導等服務,而農戶運用相應養殖技術養出合格安全的豬肉,可定向提供給“王博士豬肉專賣店”統一銷售。
來源:新聞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