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登上全國土豬養殖業頭把交椅的壹號土豬創始人陳生日前宣布:“最快今年年底將布局北京、上海市場。”如果這一目標順利實現, 壹號土豬也將成為廣東首個進軍京、滬的土豬品牌。毋庸置疑的是,在每年生豬消費額高達1000 多億元的國內市場,包括壹號土豬、溫氏在內的廣東生豬養殖經營企業已成為行業的標桿,不斷改寫并構建起新的行業格局。
粵企稱霸品牌豬市場
在農產品領域中, 生豬的養殖和經營過去長期處于無品牌競爭狀態, 但廣東企業早早就開始布局和“掘金”。2006 年, 廣州市場的土豬占有率只有1%,到今年為止廣州超市銷售的土豬已在所有豬肉中占據了半壁江山, 在農貿市場也達到10%-20%,推動人們消費土豬功不可沒的正是發源于湛江的天地壹號食品有限公司。據悉,2007 年自壹號土豬上市以來,其年銷量已經從3000 萬元升到2012 年的約6 億元, 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今年壹號土豬的出欄量已經達到20 萬頭,在全國土豬養殖業中排在首位。”陳生透露。
而在普通生豬(洋豬)市場,廣東的溫氏集團則起步更早。1983 年由七戶農民集資以8000 元起步, 到去年銷售額已經達到300 億元,其近年年銷售額一直保持約30%的增長率。在溫氏的藍圖中,到2014年將上市1360 萬頭肉豬,產值190 億元,約占全國肉豬產量的2%、廣東省內的20%。對于溫氏的規模,業內紛紛感嘆:“10年內國內很難有企業能達到這個高度。”
拓展全國延伸產業鏈
成功并沒有令廣東農產品企業停止擴張的腳步。2012 年8 月底壹號土豬在進駐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江門、湛江后,登陸惠州。隨后,陳生飛赴北京、上海展開緊鑼密鼓地談判行程, 啟動壹號土豬打入京、滬市場計劃。“從我們廣東的養殖基地運豬上北京和上海,成本太高。很快我們就會采取收購或者自建的方式在北京和上海開辦土豬養殖場。”陳生表示。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 北上難道不怕有風險? “不擴張很難保證快速的增長。
目前,壹號土豬在廣東的布局已經完成,要完成每年50%的增長只有走出去。而北京、上海就是最好的消費高端品牌土豬的市場。”陳生如此回應。
“溫氏要做世界一流農牧生產企業,向千億元企業目標奮斗。”溫氏集團總裁溫志芬也表示,除了發展生豬養殖業,溫氏還大力發展生物科技、食品加工、農牧機械等相關產業。
“產業鏈上下游的打通、延伸,將助力溫氏、壹號土豬將競爭對手遠遠拋在后面。”有業內專家表示,廣東農產品企業的崛起也激發了更多企業投身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領域,產業格局也開始從松散向集約化轉變。
陳生表示,目前我國地方豬種按品種和家系區分,其中陸川豬、湘西黑豬、安徽淮豬、安慶六白豬、山東萊蕪豬等比較出名。但這些地方豬種有的正瀕臨滅絕。與美國大豆分羹國內大豆市場相似,洋豬種大面積搶走了地方土豬的市場。“2006 年,地方豬種在廣州這些大城市的農貿市場中已幾乎全軍覆沒。”陳生說道。
要養殖土豬, 陳生參考了高端蔬菜種植的方式———雇傭當地農戶, 集中經營,直接把農民的土地租下來蓋廠房,然后反過來再招聘他們當員工養豬,育種、喂食、防疫等環節均統一行動。目前,壹號土豬以農戶計算,一戶人家可養500-1000 頭豬,包括飼料、豬苗都由農戶向壹號土豬購買,自負盈虧、集中圈養,等可以出欄時,壹號土豬再向農戶購買。
為減少土豬應激反應,陳生近日還投資上百萬元在養殖場內配置了音樂播放設備,讓土豬每天有四個多小時聽音樂。
來源:羊城晚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