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節過后,生豬出欄價格一路下滑,從最高點每公斤21元,一度跌到了14元的低谷,很多中小養殖戶大呼“吃不消”。然而,記者日前走訪了宜興幾個“萬頭豬場”發現,這里的“養豬大戶”卻通過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經營,大大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德國專家當上豬仔“保育員”
陳方大是宜興丁蜀鎮紅衛村一位有名的“養豬大王”。他養的豬與眾不同,是從荷蘭高價引進的“托佩克”種豬,有著歐洲“豬王”的美譽,具有母豬產仔率高、瘦肉率高、生長周期短等優點。他創辦的誠翔生豬養殖場,也是全省第一家“托佩克”品牌種豬養殖基地。豬場引進了先進人工授精設備,建起技術研究室、飼料配制室,還聘請一位德國畜牧專家定期進行技術指導,每年有一個月在豬場擔任“保育員”。這里一年可出欄優質商品豬2萬多頭、種豬5000多頭,成為了農業部全國標準化示范基地、省級種豬場,產品打進了上海、南京等地的大超市。
“這幾年雖然生豬市場跌宕起伏,但我們從來沒有虧過本。”老陳告訴記者,由于品質出眾,他的生豬銷售、價格一直都比較穩定。和中小養殖戶相比,他的規模豬場具有幾大優勢。一是品牌化經營,售價要明顯高出一大截。二是防疫技術過硬,豬仔死亡率不到千分之一,而且未曾發生過一起疫情。三是承擔了宜興全市中小養殖場的繁殖配送,加上穩定的種豬銷售,豬場每年的收入十分可觀。
“智能化”養豬高效又輕松
在宜興新建鎮閘上村,同創生豬養殖合作社投資千萬元,在全省率先引進荷蘭VELOS母豬飼養管理系統,走上了輕松又高效的“智能化”養殖之路。和其他豬場不同,這里的母豬成群結隊,在寬敞的豬圈內自由活動。每頭母豬耳朵上都帶有一個電子耳環,系統可根據其不同時期的膘情,進行“精準式”投喂。同時,通過自動監控,可準確判斷母豬發情期,抓住最佳時機,提高育種效率,母豬年產仔量可從18頭左右提高到24頭。
合作社理事長夏佰新說,隨著飼料、用工成本的不斷上漲,養殖戶的壓力越來越大。目前,宜興不少規模養殖場通過直接從企業購買飼料,有的自己建起飼料廠,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生產成本。他們引進這套母豬群養智能監控系統,采用物聯網技術,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率,不僅養出了“健康豬”,還節省了飼料和人工,市場競爭優勢十分明顯。
豬場變成“文化生態園”
走進宜興市興望農牧有限公司,這里處處都是成片的果園,一棟棟豬舍掩映在綠樹叢中,猶如來到了一個風景優美的公園。這個“萬頭豬場”獨辟蹊徑,把養豬和文化旅游有機結合,建起了國內最大的豬文化展覽館。游客在這里一年四季可采摘瓜果,欣賞小豬賽跑,參觀沼氣發電,品嘗全豬宴,每年接待游客達10萬多人次,打造了一個觀光采摘、科技示范、休閑度假等于一體的農業生態園區。基地還聯合周邊農戶,組建了蘇南地區首家觀光農業合作社,帶動一大批農民走上致富道路。
據宜興農林部門一位負責人介紹,該市不少規模養殖場通過實施沼氣項目,建起蔬果基地,形成“養殖―沼氣―種植”的高效循環產業鏈,取得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一些“萬頭豬場”還開始創辦自己的“放心肉”專賣店,采用品牌連鎖銷售模式,并根據客戶需求配送白肉、豬蹄、豬肚等,實現了生豬繁育、屠宰加工等“一條龍”,拉長了產業鏈,拓寬了增收渠道。來源:無錫日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