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農業部近日發布報告稱,美國遭遇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其中中西部地區受災最嚴重,80%的農田均出現災情。美國的旱情已經引發國內大豆、豆粕進口價格的上漲,這是否會造成下半年國內糧價飆升,從而導致物價上漲的連鎖反應?
■美國大豆、玉米價格因災飆漲
自今年5月末起,美國的玉米和大豆產區就未迎來降雨,導致29個州遭遇旱災。據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監測,截至6月底,美國有一大半的土壤為“中等”到“極度”干旱,為1956年12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
持續干旱天氣讓美國大豆優良率持續下滑,目前下滑到30%左右。美國大豆期貨價格近期突破了歷史高點,超過1700美分/蒲式耳,目前仍在1600美分/蒲式耳附近。
美國是玉米、大豆和小麥的最大出口國,其中玉米出口占全球出口量的將近一半。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各類農產品期貨價格均連續上漲,玉米一周漲幅逾11%,小麥連續多個交易日出現上漲。
■國內豆粕持續上漲
大豆壓榨生產中80%是豆粕(豆渣),這是部分飼料的主要原料,美國大豆的持續上漲推高了大豆進口成本。6月份,國內豆粕價格持續飆漲,目前廣東43%蛋白豆粕報價達到4250-4300元/噸,一個月上漲了700元/噸,半年時間上漲了1300元/噸左右。
記者了解到,從進口來源來看,前5個月中國玉米進口中近98%來自于美國。但玉米價格沒有像豆粕那樣出現巨幅跌宕,分析人士認為,玉米方面國內進口比例仍偏少,因此玉米價格更多由國內供需狀況決定。
■養殖業成本或受影響
有媒體報道,部分國內專家認為,美國此次大旱災情的影響有被夸張的嫌疑,中國可能會成為“炒作潮”的最大受害者。
美國大旱是否會造成下半年國內糧價飆升?布瑞克農業咨詢公司資訊經理林國發認為,美國大旱推高國內大豆進口成本,豆粕成本跟隨上漲,而養殖成本也因此跟隨上漲,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拉高國內農產品價格,引發后期物價上漲。
大宗農產品分析師黃貴恒介紹,中國在水稻、小麥等主糧上基本可自給自足,擁有定價權。受豆粕進口價上漲影響,美國農產品減產有可能會短期推高國內的豬肉價格,但不太可能對國內農產品市場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巴克萊資本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盡管中國食品通脹的風險日益增加,但下半年CPI通脹仍會得到抑制。首先,最近的國際糧食價格飛漲受供給而非需求沖擊;其次,中國周期性通脹、過剩流動性、產能過剩和通脹預期的基本驅動因素在2012年已架構好。
來源:北京青年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