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豬舍——健康養豬新模式
葫蘆島新聞網
■ 本報記者 馬東飛
6月21日,記者來到位于建昌縣魏家嶺鄉西大杖子村的建昌縣昕祥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兩排塑料大棚展現在記者的眼前。該公司董事長劉廷達向記者介紹說:“這是我年初建成的兩個棚,是目前新型健康養豬模式棚舍——陽光豬舍,目前,我只給豬打了國家強制免疫的豬瘟疫苗,半年來豬沒生過病,光疫苗這一塊每頭就省了100多元。并且母豬產仔量大,基本都在15頭左右,仔豬成活率高,增重快,豬肉品質好。”
記者走進陽光豬舍,因為已經到了6月份,為了防止豬舍內溫度過高,部分頂棚已經苫上棉被,但頂棚上留出的20平方米左右的透光帶,依然將暖暖的陽光照射在圈舍內,陽光豬舍名副其實。同去的建昌縣畜牧獸醫局推廣站站長殷志臣說:“如果是在冬天,整個圈舍都灑滿陽光,外面零下24℃左右,而棚舍內卻在零上20℃-26℃之間。圈舍內的通風帶還能把污濁空氣排出舍外,讓豬時時呼吸到新鮮空氣,防止豬患呼吸道病和皮膚病。”劉廷達接上話茬說:“去年我去撫順陽光豬舍考察學習,撫順夏天比我們這熱,溫度在34℃左右,但人家棚內的溫度也維持在26℃左右。陽光豬舍夏季采用棉被遮光防暑,可有效地防止陽光透射過久導致棚內溫度升高。地窗通風能讓清涼的空氣時時在圈舍底部橫向流動,天窗讓空氣實現縱向對流,這樣可保持舍內溫度基本恒定,從而避免豬得高熱病的風險。‘陽光豬舍’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光進行紫外線消毒,避免了藥物消毒在殺死有害病菌的同時也殺死大量有益菌的弊端,能夠很好地維持圈舍內菌群平衡。”
據了解,我市目前現有的豬舍存在著光照時間少、通風換氣不好、冬季溫度難以控制,耗資大,增重慢等弊端。且生豬生存的環境陽光稀少、潮濕陰暗,生豬要注射大量疫苗來防疫。“陽光豬舍”則為生豬創建一個完美舒適、四季如春的“動物公寓”,能夠很好地規避以上弊端。在冬天,陽光豬舍不但能把太陽光以熱能形式儲存起來,還通過電地熱把豬和涼地面隔離開來,減少豬著涼導致腹瀉病情的發生。電地熱非常省電,統計數字表明,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消耗電費大約在3元錢。
劉廷達帶領記者走進仔豬舍,一群肉嘟嘟的長白豬仔煞是可愛。劉廷達說:“我家小豬出生后40多天分窩,由于棚內安有地熱,剛剛離開母豬的豬崽兒并不像普通棚舍內的小豬那樣擠在一起甚至疊加起來取暖,而是散開將肚子貼在熱乎乎干爽爽的地面上休息,看上去十分享受、舒適。現在6月份了,看不到那情景了。”
該村村民馮國清說:“前些日子,我和親戚合在一起從劉廷達的豬場買過一頭豬,宰后幾家分了,那肉味和我小時候家里喂的豬一樣,一炒菜在大門口就能聞到香味。我家親戚都說了,等家里豬肉吃完后,還從他們豬場買。”劉廷達說:“從目前看,陽光豬舍養豬真行,我現在有兩個棚,但豬場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還可以進行擴建。積累一些經驗后,明后年我打算再擴建幾個棚,為陽光豬舍在我市推廣做點貢獻,讓大家吃上健康放心的豬肉。”
陽光豬舍養豬創始人——撫順市茂源種豬場經理郭庭俊介紹說:“最近幾年,養豬業的豬病成為困擾養豬業發展的頭等難題,每一次疫病來襲,都會導致豬群大量死亡。為了減少養殖戶損失,每年國產抗生素9.7萬噸用于畜牧業。但是病菌和病毒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豬病沒有因抗生素的使用而越來越少反而越來越多,豬病類型也越來越多,豬病的破壞強度也越來越大,甚至暴發人畜共患病。在這里人們走進了一個誤區,認為豬生病是因為病菌的存在,其實不然,豬得病的根源主要是豬的抗病力低。陽光養豬健康養豬模式利用陽光豬舍營造的舒適環境,再喂上營養全面的 飼料,增強了豬的自身免疫力和豬體抗病力,從根源上解決了豬得病的問題。”
市畜牧技術推廣站負責人說:“陽光豬舍健康養殖模式是利用塑料大棚(太陽能板)建造豬舍,舍內增設天窗、地窗、電地熱、增效料槽、高效飲水器、正壓通風、噴淋設施等。通過以上設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豬的抗病力,減少獸藥使用量,生產出安全優質豬肉。目前,市畜牧技術推廣站正著手展開這項實驗。實驗成功后,將在全市養豬戶中推廣這項養殖技術。”
圖為劉廷達(中)向客人介紹陽光豬舍。 馬東飛 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