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肉雞業集約化養殖程度已經接近40%,養殖模式由作坊式向集約化、規模化、自動化模式過渡。規模化的發展,提高了勞動效率。健康的雞苗、全價的飼料、嚴格的防疫、科學的飼養管理是決定養雞成敗的關鍵因素,缺一不可。今年4月,在河北省“全國家禽疫病防控研討會上”,國內專家們分析了當前養雞業的疫情及防控對策,認為現代養雞業中要注意把握細節問題,養雞切忌走入誤區,否則會損失慘重。
誤區一:預防雞病,靠設備儀器就好
標準化、自動化控制的雞場,因設備使用不當發生問題的很多。好的飼養員和獸醫要進雞舍觀察雞群狀況,而不只是看儀表。最明顯的例子是:“我的雞舍溫度控制在26.1℃,這么精準,雞群為什么還出問題了?”專家的建議是要經常性的進入到雞舍,實際觀察雞群的健康狀況。
誤區二:雞群發病,就是藥品效果差
在雞群發病的時候,場長們先是投服大量的藥物:抗病毒藥、抗菌藥等,只要是提高抵抗力的藥全部都用上。一旦效果不好,首先懷疑藥品的問題,卻忽視了飼養管理存在的問題。專家們的觀點是:中國的雞多重感染是客觀存在的,雞群發病原因可能是免疫、飼料、霉菌、霉菌毒素、大腸桿菌等都有問題,但只有一個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所以要想辦法找最主要的問題。出現腫頭了,先考慮的是氨氣,考慮有沒有細菌感染等,不能老是找病的問題,要找發生這種現象的真正原因。
誤區三:藥用的越多越好
現在養雞藥物用得太多,從育雛開始一直到出欄天天用藥,“一天不用藥心里就沒有底”。結果雞群表現為:一是不吃東西了;二是腺胃乳頭基本上消失了;三是胃腸道變薄了;四是黏液分泌出現了變化。有了這四條癥狀,專家認為有可能是用藥造成的腸道正常菌群失調了,最佳的方案是先停止用藥。
誤區四:雞病難控制就是新病惹的禍
有些養雞朋友見到雞群控制不理想,老是考慮新病。專家們的意見:“從實驗室來看,中國肉雞這幾年危害最大的還是流感、新城疫等老問題,鼻氣管鳥桿菌等發生率很少。”所以對肉雞來說,做好新城疫、H9流感的免疫非常關鍵。毒株變異了,要用當前流行株的疫苗免疫。免疫操作失誤及不到位是新城疫發生的主因,首要的是做好免疫監控,也就是監督保證每只雞都點眼到位,都注射到位。疫苗免疫時,專家建議配合轉移因子信必妥來增強免疫效果,解除疫苗應激引起的呼吸道反應。
誤區五:消毒很簡單,根據別人的消毒經驗做就行了
消毒知識是當前國內養殖業者最應該補齊的一課,如大環境怎么消毒,選擇什么樣的消毒劑,帶雞如何消毒,怎樣評價消毒效果等。這些基本的知識很多養雞場都不知道,不懂。有的養雞朋友雖然有消毒意識,但往往是根據別人的經驗,做起來就出現偏差。我們感觸最深的,是很多養雞朋友好像所有的知識都是從別人那里聽說的,而不是根據自己雞場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適的消毒方案和措施。
誤區六:把雞舍改造好就能養好雞
很多養雞場戶在新建或改造新雞舍之前,到處參觀考察,雞舍建成后養幾批雞不成功就又到處參觀考察,回來之后又對雞舍進行大改造。筆者親見很多標準化密閉式雞舍被改造成了半開放式雞舍,但養雞還是不成功,咋回事?不少養雞場戶感嘆:“同樣的雞舍為什么別人養的好?”其實國內的養雞場沒有完全相同的,那些養雞成功的人,都是靠精細的飼養管理和善于發現自身問題,并不斷總結、積累經驗,而不是怨天尤人,僅僅靠改造雞舍就能把雞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