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農業是指按照自然的生物學過程管理農業,適當投入能量和資源,維持系統最佳的生產力。生物農業強調通過促進生物循環保持土地生產力,用生物學方法防治病蟲害,實現農業環境的生態平衡。生物農業包括轉基因育種、動物疫苗、生物飼料、生物農藥等領域。
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全球協調人Randy A. Hautea先生向記者介紹,未來40年,必須要滿足500億人的糧食需求,如果繼續采用現有的農業技術,必須要有兩個地球才能夠產出這么多的糧食。
另外,他告訴記者,據有關部門預測,2012年全球糧食的價格將會比以前高出很多倍,很多人可能將沒有能力購買他們需要的糧食。
在這樣的背景下,生物農業的發展已經迫在眉睫。
隨著中國農業逐漸融入國際市場,我國也已經積極布局生物農業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不僅將其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還為其設計了詳細的發展藍圖。
據權威人士透露,在《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以下簡稱《規劃》),對生物農業提出的要求是,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強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高產、優質、多抗、高效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及應用,推動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育種企業發展,著力提升種業競爭力。推進生物獸藥及疫苗、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等綠色農用產品研發及產業化,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支撐。
據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的相關負責人透露,生物農業發展的目標已經很清晰:到2015年,培育動植物新品種300個,在生產優勢區域形成一批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的種子生產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育、繁、推一體化的龍頭企業。
據隆平高科(000998,股吧)總裁劉石表示,生物農業在中國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而且它在未來對于農業可持續發展、效率提升方面將會發揮很大作用。他認為生物農業是21世紀農業發展的主流。
此外,記者獲悉,《規劃》將生物育種提高至重要位置。“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將是重點扶持方向。”知情人士明確記者表示。這意味著《規劃》出臺后,生物領域轉基因研究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國家對生物農業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要比”十一五“大很多。”有關人士稱。而早在去年8月份,國家農業部首次頒發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邁出了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的最關鍵一步。
專家認為,轉基因作物育種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已充分顯現,其推廣應用速度之快也創造了近代農業科技發展的奇跡。伴隨著生物安全管理的日趨規范和科學實踐的不斷積累,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進一步得到保障,公眾的認識也逐步走向科學和理性。
同時,據了解,在生物農業中育種龍頭企業的發展將獲得重點“關照”.“十二五”期間,在生物農業方面,將加快培育龍頭企業。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育種龍頭企業2-3家。
一位長期跟蹤農業發展的分析師認為,目前國內發展相對較為先進的生物農業領域主要是生物育種,所采用的途徑基本是轉基因育種,上市公司方面,目前相對具有技術優勢的是隆平高科,海洋動物育種主要是好當家(600467,股吧)和獐子島等。
他表示,目前發展生物農業主要的障礙在于技術上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但生物農業又是解決全球糧食問題的不二選擇,種業和生物農業發展都已經提高到保障糧食安全的核心位置上來。因此,預計國家在相關領域內的政策支持及研發投資都會有所加強,等政策落定后,生物農業的產業化有望提速。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