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甘愿做一個平庸的人嗎?”“不愿意!” “——你愿意在一家平庸的公司工作嗎?”“不愿意!” “——你甘愿讓你一手創立的公司成為一家平庸的企業嗎?”“當然不愿意!” 每個人都不愿意成為平庸的人,或在平庸的企業里面工作,更不愿意看到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創建的企業淪為平庸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 而且,也沒有一家公司會承認自己是平庸的企業!每家企業在創業之初,無不在憧憬未來多姿多彩的發展前景,成為如IBM、微軟、海爾等受人尊敬的知名企業。然而,多數企業可能不曾想到多姿多彩憧憬下包含了多少的艱辛,需要經歷多少曲折。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老板卻在快樂并痛苦著,快樂的是原先可能也始料不及的企業發展速度,而痛苦卻源于成長中的煩惱。當創業的激情過后,派系林立、責權不清、激勵缺失、人才流失成了民營企業最大的“痛”,企業的競爭力在平庸中慢慢弱化,最后,棱角被磨掉了,企業也處于平庸的狀態當中。 鷹騰管理上市系列叢書之《績效·劍》這本書中,羅列出平庸企業的一些表現: ü
企業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 ü
企業更注意短期利益的獲取,就算是犧牲長期利益也在所不惜; ü
員工更注重個人的短期利益,對于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漫不經心; ü
缺乏公正、公平、合理的績效評估體系,加劇了員工的不公平感; ü
企業激勵體系變異為員工的福利體系,成為了“大鍋飯”的代名詞; ü
優秀的人才未能得到及時的肯定,最終導致人才黯然流失; ü
企業在遇到“發展瓶頸”時變得茫然; …… 所以,當我們表示出要脫離平庸境界的強烈意愿時,我們是否已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同時做好了改變的準備,或僅僅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呢? 拒絕平庸必須首先拒絕平庸的思想。有一本名叫《思路決定出路》的暢銷書,指出了個人或企業出路的成功是建立在正確在思路指導下的。“思路是出路的珍珠,沒有好的思路就沒有珍珠光芒,思路是出路的命脈,好的思路是好出路的營養套餐。”一家高瞻遠矚的企業,其基業長青的概率要遠大于一家只顧著眼前利益,沒有思路與方向感的公司。因為,一個清晰的思路,能決定了你現在需要做什么,而現在所做的又能決定了你未來的發展。 拒絕平庸還必須承認平庸狀態。認識并承認到自己的平庸狀態需要巨大的勇氣,但是,如果有魄力去審視目前的困境,企業也才有變革的意識和力量。企業即使不能成為“先知先覺”的開拓者,也必須是“后知先覺”的創新者。只有承認企業的平庸狀態,才能使企業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幫助企業走出平庸思想的桎梏。正所謂:“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只有在對自身的局限性有足夠認識的情況下,企業才能知人、自勝并勝人。千百年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軍事戰爭或商場之戰,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真理:“知已”是“百戰不殆”的前提,是獲得每一場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承讓自身的平庸現狀,也正是民營企業從平庸向卓越所必須跨越的一道“天塹”。 拒絕平庸還需要在思想上的變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企業的平庸思想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通過一些非常具有震撼性的企業事件,對員工的思想或理念造成巨大的沖擊;或以一種迂回的方式,使員工自我覺悟,經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從而讓員工認為這樣的變革是理所當然的。 相信多數人都聽過國內知名電器企業海爾砸冰箱的故事。1985年,海爾從德國引進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產線。一年后,有用戶反映海爾冰箱存在質量問題。海爾公司在給用戶換貨后,對全廠冰箱進行了檢查,發現庫存的76臺冰箱雖然不影響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觀有劃痕。時任廠長的張瑞敏決定將這些冰箱當眾砸毀,并提出“有缺陷的產品就是不合格產品”的觀點,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震動。有質量問題的冰箱的出現,對于剛剛起步的海爾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危機的預兆或者開端,但是,張瑞敏的行動,不僅及時地避免了危機的發展,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海爾砸冰箱事件徹底改變了海爾員工的質量觀念。 拒絕平庸,就是不再抱殘守缺,而是善于學習,使認識和行動都跟上時代的步伐; 拒絕平庸,就是不再因襲前式,而是大膽地去吸納和創造,進而賦予職業活動以生生不息的追求; 拒絕平庸,就是感受企業經營所帶來的樂趣,追求企業不斷的“二次創業”; 拒絕平庸,正是企業邁向卓越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