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發展遭遇多重壓力,無抗養殖、原料短缺、成本高企、疫情反復、豬價低迷成行業難解之題。酵母營養活性物質賦能動物營養引關注,作為新型飼料源或將大有可為。 2021年6月24—26日,由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主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博亞和訊文化傳媒公司承辦的“第六屆動物早期營養與健康應用技術研討會”在湖北宜昌成功召開,來自畜牧及飼料行業近400名代表參會,科研院校資深院士、學者及企業實戰專家針對當前畜牧業發展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分享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應對技術難點的解決策略,為當前處于升級陣痛的畜牧業提供了重要參考。
會議現場.jpg (255.41 KB, 下載次數: 2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49 上傳
參會代表前往安琪新總部參觀考察.jpg (191.5 KB, 下載次數: 2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49 上傳
參會代表前往安琪新總部參觀考察
會場外交流.jpg (218.67 KB, 下載次數: 25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49 上傳
會場外交流
【背景】 據了解,動物早期營養與健康應用技術研討會自2011年創建以來已成功舉辦了五屆,而此次與上屆論壇已相隔4年,期間中國畜牧業發生著巨大變化。這次論壇的回歸主要基于以下背景:一是非洲豬瘟使2018年成為中國畜牧業發展的斷代點,不僅使整個中國畜牧飼料產業發展節奏受到影響,也讓處于深度調整的中國畜牧業面臨諸多變數,安全、高效成為重要議題。二是無抗飼料養殖成為常態,動物生長性能、群體健康、繁殖性能面臨考驗。三是飼料原料價格高企與豬肉價格低迷形成鮮明對比,精準配方、高效利用、新型原料替代等需求升級。
【亮點】 本屆論壇探討內容覆蓋面廣,涉及豬、禽、水產領域,聚焦了當前無抗飼料養殖、原料緊缺、成本壓力,安全高效等熱點話題。內容上既有基因分子層面研究探討,又有一線生產的應對方案;形式上既有精彩報告,又有專家互動論壇,參會人員不僅有行業資深院士、專家學者及企業管理者,還有高素質的聽眾及觀眾,營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圍。
整體來看,12位演講嘉賓的精彩報告大致歸結為三大版塊:
1)無抗與腸道健康;
2)水產飼料營養與應用研究;
3)高效、安全生產與繁殖。
25日下午的互動論壇則邀請5位嘉賓,圍繞“原料短缺下飼料配方應對之策”及“豬價低迷行情下飼料配方需求的變化”兩大熱點問題展開,此外,王學東教授在各位專家結束演講后,針對本屆論壇內容進行提綱挈領的總結和梳理,為與會代表更加清晰的了解本屆內容提供參考。有關報告精彩內容整理見下文。
【頒獎】 6月25日晚,由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福邦動物營養與博亞傳媒聯合策劃的“首屆酵母與生命大賽”頒獎儀式隨期隆重舉行。據介紹,本次大賽旨在展示酵母與生命密不可分的關系,以推動公眾對酵母知識的普及,提升相關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樂趣,并促進技術交流。大賽首推“頭條+微信”雙平臺,參與者涵蓋學生、教師、農民、養殖戶、科研人員、自媒體博主等大眾,影響廣泛。作品形式多樣,題材豐富。50天內共征集各類作品124個,獲得有效選票282萬余張,訪問量2259萬次,點贊超過1萬個。最終根據入選作品的單條閱讀量、內容質量、創意制作、學術價值、實用性等進行評選,共50個作品分別斬獲5個不同獎項。安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熊濤先生代表大賽主辦方向參加本次活動的嘉賓表示感謝。
特等獎代表領獎.jpg (145.4 KB, 下載次數: 26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0 上傳
特等獎代表領獎
一等獎代表領獎.jpg (177.49 KB, 下載次數: 25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0 上傳
一等獎代表領獎
二等獎代表領獎.jpg (162.51 KB, 下載次數: 25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0 上傳
二等獎代表領獎
據了解,安琪酵母通過30多年的不斷研究,正在把酵母從面食發酵、釀造,延伸到調味、人類健康、動植物營養和生物能源等領域,并形成了完整的中國酵母工業技術和裝備體系,創造了中國市場不斷增長的酵母需求,推動了酵母系列產品標準的建立。作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三大酵母公司,安琪集團希望通過這樣的大賽讓更多人了解酵母與生命的關系,讓酵母在各行各業發揮更大價值。
【論壇精彩內容回顧】 開幕式上,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閻漢平先生代表主辦方致辭。他表示,在建黨100周年之際舉辦第六屆動物早期營養與健康應用技術研討會有著重要的意義,安琪酵母作為優秀的國有企業代表,在過去的20年來為酵母更好的應用于動物營養領域所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安琪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熊濤先生代表承辦方在致辭中表示,酵母賦能動物營養,安琪賦能飼料工業,隨著安琪對酵母與動物營養的深入研究,使酵母類產品在動物營養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這將有助于緩解飼用蛋白資源緊張、無抗日糧和原料發酵預處理,實現酵母與飼料工業共融、共享、共贏。
閻漢平.png (360.72 KB, 下載次數: 25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1 上傳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閻漢平先生
安琪熊濤董事長.jpg (167.76 KB, 下載次數: 25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1 上傳
安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熊濤先生
<無抗與腸道健康>
印遇龍:仔豬腸道氧化應激損傷發生的機制及營養調控研究 氧化應激是指體內氧化與抗氧化作用失衡的一種狀態,其誘導因素眾多、調控網絡復雜、作用部位廣泛,是當前最具挑戰的研究領域之一。氧化應激可能是介導仔豬腸道損傷的關鍵因素,應激對腸道誘導的氧化損傷在生長中發生率最高、隱蔽性最強、危害性大,但不同刺激因素誘導仔豬腸道氧化應激的分子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常見仔豬腸道急性和慢性氧化應激模型的構建方法包括:斷奶應激模型(急性)、敵草快誘導模型(急性)、過氧化氫誘導模型(急性)、D-半乳糖誘導模型(慢性)。在應對氧化應激的干預方案中,主要包括飼料營養方案優化、飼料加工方式優化、營養方案+加工方式優化組合、抗氧化劑陽性對照等。在營養干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利用限制氨基酸水平、添加功能性氨基酸、植物提取物(單寧酸)、和酵母類產品(活酵母、酵母甘露寡糖、酵母核苷酸、酵母多糖等)對于腸道健康具有廣泛的優勢。
印遇龍院士.png (335.22 KB, 下載次數: 2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2 上傳
胡駿鵬:酵母營養活性物質賦能動物營養 酵母是人類唯一年產過百萬噸的微生物,具有促進腸道發育、增強免疫、緩解氧化應激、改善生產性能等營養調控功能。安琪經過大量實驗驗證表明,酵母細胞中富含酵母發酵產生的功能性小肽、氨基酸、核苷酸、酵母葡聚糖、微量元素(有機硒)、糖蛋白,以及代謝產生的谷胱甘肽、特種酶類、γ-氨基丁酸、有機酸、生物腐殖酸等活性物質,具有促進腸道發育、增強免疫、緩解氧化應激、改善生產性能等營養調控功能。面對食品安全、資源短缺、環保減排壓力、品質提升等需求,酵母這些特質將使其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大有可為。 l 活酵母、酵母多糖具有消除飼料中不利因子的作用,可以緩解動物腸道及臟器損傷,并產生一定的修復作用; l 甘露寡糖、活酵母可以調控微生態系統; l 酵母水解物核苷酸可以維持腸道形態結構,常規飼料中核苷酸含量不能滿足幼齡動物需求; l 酵母多糖可以調節機體免疫系統; l 酵母硒、谷胱甘肽酵母可以強化機體抗氧化能力; l 酵母活性糖蛋白作為酵母精華具有抑菌和促生長作用; l 酵母代謝產物中存在豐富的促粘合物質及功能性生長因子。
胡駿鵬.png (525.87 KB, 下載次數: 26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2 上傳
丁斌鷹:單寧酸對畜禽動物健康的研究進展 單寧酸廣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較強的生物學特性和藥理活性的酚類化合物,具有收斂、抗菌(廣譜,減少細菌性腹瀉)、抗病毒、抗炎(抑制和修復,治療和緩解腸道炎癥)、抗氧化、凈化環境(降低腸道產氨產氣菌,絡合部分未消化蛋白質)等作用。單寧酸的應用效果受成分、來源、系酸力、鹽分、葡萄糖水平、微量元素等因素影響。其中,日糧系酸力低于28mmol利于抑菌,鹽分不超過40%,葡萄糖水平不超過4%。未來,單寧酸在氧化鋅替代、沒食子酸的應用、鞣酸蛋白、禽流感及球蟲病的防控等具有應用潛力。
丁斌鷹.png (633.4 KB, 下載次數: 25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2 上傳
韋平:種雞場沙門氏菌及其控制 沙門氏菌感染不僅是養禽業的經濟問題,也是食品源性病原引起公共衛生安全問題。沙門氏菌在機體內感染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個體間水平傳播、飼料及飲水傳播、垂直傳播,其中垂直傳播是目前的主要方式。感染沙門氏菌的雞群即使幸存也將終身帶菌。沙門氏菌主要存在以下危害:腸道感染沙門氏菌可以引起機體炎癥、腸粘膜受損從而引起繼發感染、排泄增加從而污染環境,給畜產品安全帶來隱患。生殖器感染后會引起生殖功能下降及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內臟感染可導致實質性器官組織炎癥及壞死,菌血癥及帶菌狀態。局部感染沙門氏菌一般由菌血癥發展而成,引起關節炎、生殖道炎癥、腸道感染等。實際生產中,需根據臨床癥狀、解剖病變和實驗室技術進行綜合判斷。防止雞白痢最根本、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是白痢凈化技術。白痢、傷寒、副傷寒三聯抗原進行全血平板凝集試驗檢測抗體,可以一舉三得的凈化三種雞的沙門氏菌病。
韋平.png (562.34 KB, 下載次數: 25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2 上傳
王洪燕:無抗后乳仔豬營養需求變化的實踐探索 在我國禁抗令實施前,眾多優秀的飼料養殖企業就已經對無抗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反復的嘗試和研究。通過來自生產一線的具體實踐案例,分享了無抗替代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細節。回顧了抗生素的作用:代謝、營養節約、疾病抑制、提高采食量。對于教槽和斷奶仔豬需要達到減低腹瀉和提高采食量;對于保育階段,需要關注仔豬增重、糞便和料肉比。在經過無抗替代試驗分析時發現,無抗組基本達標,但增重略低,料肉比變差,皮毛不夠漂亮,飼料有所浪費,實驗顯示,無抗增加了疾病風險(如鏈球菌)。對此重新思考無抗后提高乳仔豬的免疫力和減少過來營養素的需求變化,并開始重新調整:1)除了設定合適的蛋白標準外,增加優質蛋白原料(比如動物蛋白、酵母水解物或肽含量高的蛋白原料)提高蛋白質量,減少不可消化后腸發酵蛋白。2)注意粘度的前提下提高谷物原料消化率,減少不可消化谷物后腸發酵。3)提高脂肪消化率;4)提高免疫相關的功能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5)對殺菌抑菌類添加劑的評估與選擇。
王洪燕.png (548.64 KB, 下載次數: 25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3 上傳
<水產飼料營養與應用研究>
解綬啟:水產飼料新型蛋白源研發的思考 世界水產養殖業發展潛力大,增長快,水產品地位在肉食中的地位變高,水產原料短缺形勢嚴峻,非糧蛋白源亟待開發。解綏啟研究員和他的團隊對新型蛋白源的研發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酵母及其他真菌、細菌、微藻粉、昆蟲粉、動物加工副產物及其他新型原料。其中酵母及其他真菌類原料營養豐富,可替代魚粉,提高N利用率,提高攝食和生長,改善消化道微生物和腸道健康,提高免疫力等作用。通過發酵技術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通過添加酶制劑,可以促進動物生長、維護腸道健康、提高消化率及免疫和抗應激能力。養殖戶接受新的原料可能會受到以下因素:1)重要性和有效性,2)公眾接受度,3)常見障礙和加工工藝等,4)使用意向,5)是否被真正接受。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是,原料需求量的重新評估、動物健康、水產品品質與安全、廢物排放以及性價比。
解綬啟.jpg (208.09 KB, 下載次數: 25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3 上傳
吳榮華:水產飼料高脂高糖壓力下肝臟健康重塑 肝臟是魚體內最主要的代謝器官及最大的分泌腺體,脂肪累積成為發生在魚類肝臟較為常見的病理變化。飼料因素是引起水產動物肝臟損傷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特別注意飼料中營養失衡帶來的肝臟損傷問題。相比哺乳動物,魚類對糖的利用率低,對脂肪利用率高,日糧高糖、高脂均會對肝臟構成損傷、引起疾病。對此,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對水產動物肝臟加以防治:1)西藥中較常見的抗脂肪肝活力因子包括膽堿、蛋氨酸、甜菜堿、磷脂、肉堿、賴氨酸和肌醇等。2)中藥的使用,如垂盆草和虎杖苷提取物、黃連素、桑葉提取物等。3)其他活性物質的使用,包括谷胱甘肽、竹青素和殼聚糖等。
吳榮華.png (644.79 KB, 下載次數: 25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3 上傳
遲淑艷:水產動物腸道損傷機制及其營養調控策略 水產飼料對飼料蛋白質要求高,需求量大,而我國魚粉、豆粕等優質蛋白源嚴重依賴于國際市場,大宗餅粕類利用率低下,使開發利用新型非糧蛋白源成為產業發展必由之路。開發利用新型非糧蛋白需要重點關注:飼料加工工藝、營養配比;水產動物腸道健康,機體的免疫力及生產性能等。近年,項目組對乙醇梭菌蛋白、夾膜甲基球菌蛋白、酵母水解物、黑水虻、濃縮棉籽蛋白等新型蛋白源進行系統研究,其中對濃縮棉籽蛋白的研究發現:1)相對于豆粕、花生粕和普通棉籽蛋白具有更佳的利用效率,⑵可作為石斑魚配合飼料的優質蛋白源;3)替代24%魚粉對石斑魚生長性能、抗病力和腸道健康均無明顯負面影響;4)高劑量(>36%)可致石斑魚腸道炎癥。由于其存在內在抗營養因子β-伴大豆球蛋白(7S)、大豆球蛋白(11S)、游離棉酚,因此替代45%魚粉飼料中補充三丁酸甘油酯可明顯改善石斑魚生長性能和腸道健康;高濃縮棉籽蛋白石斑魚飼料中三丁酸甘油酯推薦添加量為1.79~1.86g/kg;替代45%魚粉飼料中補充殼聚糖可明顯改善石斑魚生長性能、抗病力和腸道健康;高濃縮棉籽蛋白石斑魚飼料中殼聚糖推薦添加量為0.4%~0.6%。此外,酵母培養物對蝦的生長性能和腸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遲淑艷.png (435.06 KB, 下載次數: 25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3 上傳
<高效、安全生產與繁殖>
王學東:酵母及其衍生物對肝臟健康的影響
肝臟是發生主要代謝事件的重要器官,如果損壞不能逆轉,肝臟結構和功能將被破壞和阻礙。(1)酵母多糖護肝功能研究:酵母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癥、抗凋亡。酵母多糖通過上調葡萄糖轉運體GLUT-2和p-AKT蛋白表達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肝臟對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肝糖原合成實現血糖下調。此外酵母多糖通過下調糖質新生基因、脂肪酸合成基因、甘油酯合成基因、膽固醇合成基因的表達,抑制肝臟糖質新生和脂質合成,從而減少肝臟葡萄糖輸出、降低血糖,抑制脂肪在肝臟的堆積。(2)酵母核苷酸護肝功能:核苷酸有助于維持細胞線粒體、內質網的完整性;增加細胞內核苷酸池;使CDP-膽堿水平升高,減小細胞內脂滴大小。調控胎盤營養物質轉運,提高母豬生產性能。(3)酵母硒及小肽、多肽護肝功能研究:硒可以通過不同途徑抑制肝硬化、肝炎、預防腫瘤;谷胱甘肽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脂肪肝、黃疸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等。
王學東.png (470.6 KB, 下載次數: 25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3 上傳
方正鋒,原培強:豬母體營養對后代生長及健康的調控
豬母體脂類營養生理作用表現在:提供機體能量、減少熱增耗、提供必需氨基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同時可以減低飼料粉塵、提高適口性,抑菌及調節免疫,調控代謝和繁殖。添加適宜比例的油脂有利于調節母豬體脂沉積和繁殖激素分泌,提高發情受胎率。添加適宜比例n-3/n-6PUFA可促進母豬乳腺健康,提高泌乳性能和下一胎產仔數,但需確保飼糧抗氧化劑水平。進程性氧化應激是影響母豬乳腺健康和泌乳力的重要內在因素,通過使用有機礦物元素、降低礦物元素添加水平是緩減母豬氧化應激、提高母豬繁殖性能的重要手段。
原培強.png (627.7 KB, 下載次數: 2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4 上傳
吳信:妊娠后期和泌乳期仔豬核苷酸營養研究進展
目前我國母豬生產中的主要問題表現在:母豬淘汰率高;胎豬-仔豬發育不完善;死胎原因主要來自病毒、管理和母豬營養;胎盤發育受阻,宮內生長受限(IUGR),導致仔豬存活率低,飼料轉化率低,降低肉品質質量。仔豬教槽料與母豬泌乳后期乳中核苷酸含量相比,缺少5’-尿苷酸,并且母豬乳汁含豐富UMP,腸粘膜、骨髓造血細胞、白細胞、紅細胞和淋巴細胞等不具備從頭合成核苷酸的能力。對于仔豬,嘧啶核苷酸顯示出良好的抗腹瀉及促生長作用,同時可促進脂肪利用、改善腸道結構。對于母豬,嘧啶核苷酸可降低妊娠后期死胎率,提高窩重、泌乳量、顯著降低腹瀉率,妊娠后期母豬核苷酸水平提高,胎盤轉動功能增強,調控氨基酸和脂肪代謝。在仔豬快速生長和應激階段,內源合成的核苷酸不能滿足機體需求,補充外源嘧啶核苷酸可能促進仔豬腸道上皮細胞的更新。酵母核苷酸也被稱為酵母提取物,主要成分是核苷酸類、氨基酸等小分子,對促進仔豬生產性能、維護腸道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吳信.png (330.46 KB, 下載次數: 26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4 上傳
齊廣海:蛋雞延養的營養調控策略探討 隨著蛋雞行業的發展,蛋雞生產目標有所提高,通過產蛋率和產蛋周期的增加,希望從目前的360枚蛋/80周齡提升至500枚蛋/100周齡。蛋雞延養帶來的效益毋庸置疑。盡管如此,蛋雞產蛋后期機體代謝疾病加劇(脂肪肝、骨質疏松癥等),雞蛋(蛋清品質降低、蛋殼破損率增加)品質嚴重下降,這是目前實現蛋雞延養亟待解決的瓶頸。蛋清品質可以通過合理選用飼糧蛋白源和抗氧化物質等加以改善。應全面關注并采取措施改善蛋雞的肝臟、腸道、骨骼、生殖器官的健康,才能實現蛋雞延養目標。肝臟是禽類合成脂肪酸和三酰甘油的主要部位,是卵黃前體物質合成的主要位點,直接決定了卵泡發育和產能性能。產蛋后期腸道脂質代謝、能量生產和抗氧化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紊亂。特別是在產蛋后期,蛋雞肝臟中卵黃前體合成減少,肝臟氧化還原狀態極易失衡,出現脂肪變性和肝細胞損傷。
齊廣海.png (525.01 KB, 下載次數: 25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4 上傳
<互動論壇>
互動論壇邀請廣西大學教授沈水寶、武漢輕工大學教授丁斌鷹、禾豐集團技術總監邵彩梅、天津瑞孚農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燕、安琪酵母生物農業技術中心總經理胡駿鵬等5位嘉賓坐陣,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博亞和訊農牧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闖主持,圍繞“原料短缺下飼料配方應對之策”及“豬價低迷行情下飼料配方需求的變化”兩大熱點進行探討。
互動交流論壇.jpg (224.55 KB, 下載次數: 24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7:00 上傳
互動交流論壇
互動論壇交流專家及主持人.jpg (219.46 KB, 下載次數: 25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5 上傳
互動論壇交流專家及主持人
邵彩梅.png (528.87 KB, 下載次數: 2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5 上傳
邵彩梅
沈水寶.png (419.28 KB, 下載次數: 2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9 16:55 上傳
沈水寶
主題1:原料短缺下飼料配方應對之策 背景提示:3月15日農業部重點下達了《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工作方案》,針對當前玉米豆粕價格屢破高點,推進飼料糧的進口替代,旨在優化飼料結構,緩解對玉米豆粕依賴,降低飼料成本。盡管農業部提出了較為詳實的玉米豆粕替代品和飼料改良方案,但在飼料企業實際的配方調整過程中,仍然面臨著經驗不足等諸多問題。加上近兩年非洲豬瘟、無抗的雙重壓力下。要想既控制飼料成本,又保證飼料的營養品質,保障健康養殖,無疑是難點重重。 觀點: 1)全面考慮運輸等多因素控制成本,同時需要結合客戶的實際條件(如飼養環境、飼養品種、動物狀態、養殖制度等),才能達到更大程度的精準。 2)需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南北的差異,特別是在原料價格高企的時候更要認真考慮。 3)營養數據需要盡量的精準,貼近實際生產需求。配方最低限量需要很好的優化,提高利用率。 4)粉碎后的原料需要注意儲存帶來的質量分析,節約就是效應。 5)原料替代需要考慮以下原則:原料的指標進行全程分析;綜合考量替代物的優勢及弊端,才能更好的發揮原料的優勢,規避不足。 6)發掘微生物蛋白價值,充分利用農副產品。
主題2:豬價低迷行情下飼料配方需求的變化 背景提示:豬價低迷行情下,養殖戶對降低飼料成本的需求加大,但單純的以降低養殖成本為目的,降低飼料品質,從而導致養殖效益下降,無疑是得不償失。那么,在豬價低迷行情下如何科學制定降本增效方案的飼料配方。 觀點: 1)轉變思路:低能、低蛋白、高纖維、低排放; 2)充分利用發酵類產品,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3)從碳中和角度出發,放大格局; 4)結合用戶出欄等因素設定配方,進行個性化調整; 5)靈活處理配方,關注采食量大的階段。 6)日增重、料肉比配方,結合客戶需求,用戶限飼時要更新思路,用使用創新的營養配方理論來指導。 7)豬場個性化很強,需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和客戶實際需求,不同階段的豬采取不同方案。
(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