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是飼料中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不僅能提供動物自身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的必需脂肪酸,還能改善飼料的適口性和外觀特性,并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有效利用,使畜禽的生產性能得到提高,因此油脂在畜禽生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在畜禽生產中,油脂的添加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從經濟角度考慮,油脂屬于價格相對昂貴的飼料原料,油脂在配合飼料中的使用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添加油脂所帶來的成本增加必須由更多的生產性能改善來彌補。同時,在使用過程中油脂的品質優劣無法直觀判斷,不恰當的使用方式及認識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效益損失。 1、油脂消化率問題 影響油脂的消化率的因素包括畜禽種類、生長階段、油脂的成分及組成等方面。一般來說,油脂的消化率因畜禽的種類、畜禽生長階段而各異,消化道較長或發育比較完善的動物對油脂的消化率要高,如肉雞低于蛋雞低于豬;幼齡動物要低于年齡較長的動物。甘油三酯中脂肪酸鏈的長度差異會導致油脂具有不同的消化率。含短鏈較多的油脂如椰子油和棕櫚仁油,一般具有較高的消化率。長鏈脂肪酸則需要膽汁酸在胃腸道內實現轉運吸收。而長鏈飽和脂肪酸則具有更低的消化率。油脂中高比例的游離脂肪酸也會導致脂肪消化率偏低。 2、油脂品質及油脂酸敗問題 飼用油脂來源廣泛,動物油脂像豬油、鴨油、雞油、牛羊油等,植物油像棕櫚油、大豆油、菜籽油等,一般以混合油脂常見,油脂加工工藝及儲存條件對油脂品質有極大影響,因此油脂品質檢測與評價極為重要。 油脂在儲存和運輸的過程中如遇到高熱、高濕以及有氧的條件下容易氧化酸敗。發生氧化酸敗的油脂不僅會降低飼料品質,造成采食量下降,還會對動物的健康造成危害。氧化腐敗會使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含量升高。飼用油脂的質量會影響飼料的質量,進而影響畜禽的生產性能。 3、乳化劑的使用問題 乳化劑的使用應該綜合考慮飼料中添加的油脂以及飼料原料中結合油脂的特性。例如,在添加FFA游離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時,需添加合適的乳化劑,以提高油脂消化率。對于腸道發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的幼齡畜禽,以及因疾病或應激等原因造成腸道損傷的畜禽,其脂肪消化率會降低,對此類動物,日糧中加入適當的乳化劑是必要的。但是,作為乳化劑的添加,不單單是乳化脂肪,提高消化率,最終目的是提高脂肪降解后脂肪酸的吸收率,使得食入脂肪得以充分被利用,因此選擇哪一類乳化劑至關重要。 膽汁酸類添加劑不僅能夠發揮乳化作用,還具有激活脂肪酶和攜帶脂肪酸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作用,它在脂肪的乳化、消化和吸收三個階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膽汁酸還具有抑菌、清除脂肪氧化產生的自由基、提高機體抗應激水平、保肝護膽等諸多作用,在肉蛋禽、乳仔豬、魚類和甲殼類等上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隨著飼用油脂在畜禽飼料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在生產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在油脂使用過程中對于把控油脂品質,提高油脂消化利用率,合理利用膽汁酸顯得尤為重要。 文章來源于山東龍昌動保官方網站。
龍昌飼料級膽汁酸18615206612.jpg (91.4 KB, 下載次數: 17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1-22 09:56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