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什么是奶牛酮病? [打印本頁]
作者: jieming 時間: 2011-3-22 13:30
標題: 什么是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Ketosis)又稱酮血癥、酮尿病,也稱為奶牛醋酮血癥(Acetonaemia),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一種全身功能失調的疾病。它是高產奶牛常見的代謝紊亂性疾病,以產奶下降、體重減輕、食欲不振為主要表現,有時不表現任何癥狀。本病的特征是酮血癥、酮尿癥、酮乳癥,還可以出現低血糖癥、血漿游離性脂肪酸升高、脂肪肝、肝糖原水平降低等癥狀,間有神經癥狀。這一系列變化與泌乳早期產奶水平升高,而能量供應不能滿足泌乳消耗有關。
舍飼、飼料品質差的奶牛,冬季易發生臨床性酮病。牛場的年發病率大約為0.5%。最新的研究表明,與冬季相比,5、7、8三個月份是酮病的高發期。各年齡段的牛均可發病,以3~6胎母牛發病率最高。與荷蘭牛和荷斯坦奶牛相比,海峽島牛(更賽牛和娟姍牛兩個奶牛品種)特別是娟姍牛更易發生酮病。酮病通常發生產后于3~6周,此時產奶量達到高峰,而食欲和干物質采食量沒有達到高峰。產前和分娩后8周內也可能發病,但比較少見。在泌乳早期,奶牛處于能量負平衡狀態。此時肝臟會動員體脂,以彌補能量缺乏,同時體重下降,奶牛會出現輕微的血酮、尿酮和奶酮的升高。這是高產奶牛的正常代謝調節,如果此時任何應激因素影響采食,破壞了代謝調節平衡,就可能出現臨床性酮病。
一、病因
酮病的本質在于血液和體內的葡萄糖缺乏。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產 奶牛的產奶高峰大多在分娩后4~6周出現,而此時食欲和干物質采食量尚未達到高峰,攝入的能量不能滿足泌乳需要,進而導致酮病的發生。
2.飼料因素 飼喂大量青貯,飼料質量低下,突然換料,可降低奶牛干物質采食量,導致酮病的發生。此外,青貯中富含丁酸,是一種生酮先質,大量采食可直接導致酮病的發生。飼料中鈷、碘、磷等礦物質的缺乏也可使酮病的發生率升高。
3.產犢時體況超標 體況超標影響產后食欲的恢復。此外,產前營養過剩可引起脂肪肝,而脂肪肝能導致肝臟代謝紊亂、糖元合成障礙,血中酮體含量升高,從而引發酮病。
4.繼發于其他疾病 在泌乳早期,任何可影響食欲的疾病都可以引發繼發性酮病,其中真胃變位和創傷性網胃炎與繼發性酮病關系最為密切。
二、發病機制
泌乳開始后,葡萄糖成為合成乳糖和乳蛋白的主要原料。據試驗計算,每產生1L乳糖含量為4.8%的牛奶,需消耗50g葡萄糖;每產生1L乳蛋白含量為4%的牛奶,需消耗30g葡萄糖。了解泌乳早期奶牛特殊的代謝平衡機制,有助于理解酮病的發病機制。為滿足泌乳需要,奶牛從兩個來源獲得營養:食物和體儲。在最初的兩個泌乳月內,日產奶45kg的奶牛,每天需消耗2kg體脂和350g體蛋白。牛和其他反芻動物從日糧中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很少,能量和葡萄糖主要來自瘤胃微生物酵解纖維素生成的揮發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其中丙酸生糖,乙酸、丁酸和體脂動員產生的游離性脂肪酸均為生酮先質。乙酸可在各種組織中氧化供能,或在乳腺中合成乳脂。葡萄糖的先質主要有丙酸、生糖氨基酸、甘油和乳酸,異生作用在肝臟和腎皮質中完成。日糧中的丙酸進入三羧酸循環,通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奶牛大約50%的葡萄糖靠丙酸異生提供。
瘤胃中產生的丙酸不足時,葡萄糖合成不足,出現低血糖癥。低血糖導致體脂動員,產生游離性脂肪酸和甘油。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等激素均可調節體脂動員。缺乏葡萄糖時,骨骼肌和心肌可利用脂肪酸供能。在草酰乙酸(糖異生的最終產物,葡萄糖先質)缺乏時,脂肪酸氧化的最終產物乙酰-CoA無法進入三羧酸循環,從而限制了肝臟氧化游離性脂肪酸的能力。大量的乙酰-CoA轉變到乙酰乙酸、β-羥丁酸(βHB)和少量丙酮。除肝臟外,其他組織均可利用酮體,但如果酮體的產生量超過利用量,就會出現積聚而引起酮病。
飼料營養低下,或食欲不振造成采食減少,瘤胃中丙酸的產量隨之降低。鈷缺乏時,也會降低瘤胃中丙酸的產量。丁酸是乙酰-CoA的先質,最終生成酮體,因此瘤胃中丁酸的量增加,也會導致酮病。這就是為何食欲正常的牛采食大量富含丁酸的青貯后也會出現酮病的原因。
三、臨床癥狀
本病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兩個類型:消耗型和神經型,其中以消耗型最為常見。
1.消耗型 最初的幾天病牛食欲下降,拒食精料和青貯,僅采食少量干草;產奶量明顯下降且乳汁容易形成泡沫;精神倦怠,不愿運動。雖然體重下降,但通常體溫、呼吸、心跳等表現正常。瘤胃蠕動減弱。皮下脂肪過度消耗導致皮膚彈性降低。呼出氣體、尿液和乳汁中有爛蘋果的氣味(丙酮味),加熱時氣味明顯,但這種氣味只有在病情嚴重時才能聞到,大多數病例不易聞到。消耗型酮病極少引起死亡,但如不及時治療,病程延長,產奶量很難恢復到正常水平。
也有的病例癥狀輕微,僅表現產奶量的輕微下降,病初血糖含量下降不顯著,尿酮濃度升高,后期血酮濃度才升高,這種情況只有通過檢測酮體和血糖水平才能確診。
2.神經型 此類型酮病通常很少見,典型病例癥狀明顯。病牛常在消耗型的基礎上突然發病,初期表現興奮,精神高度緊張、不安,大量的流涎,磨牙空口咀嚼;吃草與反芻停止。視力下降,走路不穩,橫沖直撞。個別病例全身肌肉緊張,四肢叉開或相互交叉,震顫、吼叫,感覺過敏,通常持續1~2h。這種興奮過程一般持續1~2d后轉入抑制期,反映遲鈍,精神高度沉郁,嚴重者處于昏迷狀態。少數輕型病牛僅表現精神沉郁,頭低耳耷,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下降(照片1、照片2)。
照片1 酮病病牛的驚恐神態(齊長明)
(, 下載次數: 17)
照片2 酮病病牛神態異常(齊長明)
四、臨床病理
特征為低血糖癥、酮血癥,尿中和乳中出現酮體。
牛場可通過Rothera’s試驗檢測尿和乳中的酮體。在白色瓷片或紙版上放置少量Rothera’s試劑(含亞硝基鐵氰化鈉3g,無水碳酸鈉3g,硫酸銨100g),滴加一滴尿或牛奶,如出現粉紅色~紫色,證實含有酮體。通常正常的尿中也含有少量酮體,因此只有乳酮陽性時才能判定為陽性。
血糖水平下降至1.4mmol/L(25mg/100ml),血酮水平升高到5mmol/L(30mg/100ml),血漿游離性脂肪酸水平(非酯化脂肪酸,NEFA)也有所上升。由于采用了βHB實驗室檢測方法,亞臨床性酮病的問題也顯現出來(βHB水平主要用于評價泌乳牛和干奶牛的能量平衡)。使用此方法可確定亞臨床性酮病牛場。血漿βHB超過1.75 mmol/L(10mg/100ml)即表明飼料中能量嚴重不足。
雖然很少發生死亡,患病奶牛肝臟可出現脂肪浸潤和變性。
五、診斷
酮病一般發生在產犢后或臨近產奶高峰期,奶產量下降,體重減輕,拒食精料,體溫、呼吸、心跳正常,瘤胃蠕動正常。有經驗的獸醫可從病牛呼出的氣體及尿、乳中聞到氣味而做出判斷。也可通過Rothera’s試驗檢測尿和乳中的酮體。(國內稱為酮粉法,配方略有不同:亞硝基鐵氰化鈉0.5g,無水碳酸鈉10g,硫酸銨20g,檢測方法一樣)目前已有商品化的酮病檢測試紙條,主要通過檢測乳中的β-羥丁酸來監測奶牛酮病,操作簡便易行。如還不能確定,可采集血樣測定血糖和血酮水平。應進行全面檢查,鑒別原發性酮病和繼發性酮病。許多飼養人員認為是酮病的奶牛,其實是由真胃變位繼發而來(照片3)。一些低血鈣的牛也表現酮病癥狀。
照片3 奶牛皺胃左方變位繼發酮病
亞臨床性酮病由于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常不引起獸醫和生產者的注意,并且僅根據外部癥狀很難做出診斷。因此對高產牛群,可定期進行血酮檢測。
六、治療
治療原則主要有三條:
1.盡快恢復血糖水平。
2.補充肝臟三羧酸循環中必需的草酰乙酸,使體脂動員產生的脂肪酸完全氧化,從而降低酮體的產生速度。
3.增加日糧中的生糖先質,特別是丙酸。
靜脈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ml,可暫時恢復血糖水平,一般可維持2h。可口服生糖先質,如丙二醇150ml,2次/d,以維持血糖水平。丙酸鈣在瘤胃中發酵并可引起消化系統紊亂,甘油在瘤胃中不但可轉化為丙酸,也可以轉化為生酮酸,因此在治療時丙二醇的效果要好于丙酸鈣和甘油。通常在丙二醇中加入鈷鹽,在鈷缺乏地區,每天應至少添加100mg鈷。
也可采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可單獨使用,或配合葡萄糖療法,或緊接著口服補充生糖先質。激素治療通過利用脂肪酸氧化過程中衍生的乙酰-CoA降低酮體的產生,并通過增加肝臟中的生糖先質達到回升血糖的目的。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以及氟地塞米松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通常一次劑量即可,但有時2~3d后可能復發。應注意的是,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影響食欲和產奶量。
使用以下治療方案,通常可取得滿意的效果:首先靜脈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ml;接著注射一次劑量的糖皮質激素;最后口服丙二醇150g,2次/d,連用3~4天。
促同化激素類藥物也是一個不錯的治療方法,但目前歐盟已經禁用。它們不能直接提高血糖水平,通過提高肝臟三羧酸循環中中間產物的水平發揮作用,還可以刺激食欲以確保生糖先質的攝入。
如果牛場大群奶牛同時發病,可在日糧中添加粉碎的玉米。玉米可在小腸內迅速消化,快速提高血糖水平。
七、預防
預防酮病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應避免一切在產前、產后泌乳早期影響奶牛干物質采食量的因素。干奶期供應充足的并有一定長度的粗飼料,刺激瘤胃功能。日糧的改變應逐步進行,防止出現應激。產前兩周開始增加精料,以調整瘤胃微生物菌群,并逐步向高產日糧轉變。
奶牛產犢時不能過肥,體況評分保持在2.5~3分(5分制)為宜,超過此標準即可認為過肥。
如果整個牛場酮病高發,可在產前日糧中添加尼克酸,6g/頭·d,并可延續到產后2~3周。尼克酸影響日糧的適口性,因此應注意添加量不應影響采食量。
飼料中加入丙酸鈉或丙二醇等生糖前質對酮病有預防作用,但通常起效很慢。有報道稱,產前2周~產后7周,日糧中添加120g丙二醇,2次/d,酮病的發病率可降低18%。
莫能菌素可調節瘤胃微生物菌群的數量,對酮病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但目前美國和歐盟已經全面禁用離子載體類藥物,應謹慎使用。
作者: sxdy168 時間: 2011-5-26 11:25
奶牛多發病例,值得關注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1-5-28 13:26
與奶牛一樣,母豬也高發酮血癥,奶牛的問題,應用于母豬,一樣有效的
感謝摟主如此詳細的論述
作者: zhaoyangfei86 時間: 2011-6-11 09:41
感謝樓主
作者: wangliguo429 時間: 2012-5-29 22:31
謝樓主提供。辛苦
作者: 張亞偉 時間: 2012-8-10 11:33
作為參考資料挺好的
作者: yyxm377 時間: 2015-10-13 16:39
田園信科TNN奶牛血酮檢測儀,簡單快速檢測奶牛酮病,180零534一二三2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xuebr.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